乡村振兴丨江苏如东洋口村:红色引擎释放富民强村澎湃动力

来源: 时间:2021-07-27 点击数:

“近年来,村里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出门便利,到处都是柏油马路,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记者见到江苏省如东县洋口镇洋口村村民刘克平时,她正在村里居民点附近的小游园里散步,她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绿化工程、亮化工程都做得不错,大家吃过晚饭,就出来逛马路、跑步、跳舞、打羽毛球,大人、小孩都忙得不亦乐乎。”

 

洋口村在2016年建立了村级党委,下辖7个党支部,共有村“两委”班子成员7人,党员202人。近年来,在省“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傅国华的带领下,村党委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江苏基层党建“五聚焦五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和南通市“江海先锋培育工程”的部署要求,紧紧抓住镇区开发建设机遇,按照“三抓三强三提升”的总体思路和“2168”标准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将党的建设与村级发展有机融合,探索构建“党建引领、发展富民、社会治理、生态环保、廉洁自律”五张清单,在服务群众中加强教育引领群众工作,切实提升村级党委的组织力,形成“党委抓牢支部、支部严管党员、党员带动群众”生动局面,实现了“经济发展、治理有效、社会和谐”的共赢目标,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首批绿色村庄、国家森林乡村、省文明村、省水美乡村、市五星级村党组织、市党建工作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目前,我们村里的党建工作紧紧围绕‘三抓三强三提升’的总体思路来开展,把党建工作与村里的发展融为一体,带动富民。”洋口村党委书记傅国华表示,“三抓”就是抓实“书记项目”、抓实“一岗双责”、抓实“示范带头”。通过抓实“书记项目”,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切口小、容量大、牵引强”的要求,每年设定2至3个“书记项目”,明确工作目标、推进措施、序时进度,抓好“书记项目”的过程性控制,解决一批党员群众关注的难点问题。

村里建立了年度承诺、履职评估、坐班值班等制度,设定村干部8类个人重大报告事项、20条负面清单,同时坚持党的建设与村级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确保村干部“一岗双责”履行到位。普遍设立党员示范岗、责任区,组织党员“亮承诺、赛业绩”,引导党员带头服务洋口新城开发,主动参与征地拆迁、环境整治、信访矛盾等急难险重任务。

 

此外,村里还突出三个强化打造过硬堡垒。强化功能,坚持政治功能、服务功能“两手抓、两手硬”,通过理论课堂、道德讲堂等多种途径,推动“乡音”传“党音”。成立4支共200多人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志愿服务520余场次,服务群众9.6万人次,确保服务群众零距离;强化规范,完善“四位一体”组织架构,下设7个支部、12个党小组、39个党员中心户,实现党的组织网格化覆盖。深化“2168”支部标准化建设,创新党课形式,推动组织生活提质增效,党员参与率达95%;强化保障,投资300多万元新建1600平方米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合理划分功能区域,探索村民事务一窗式办理,打造集便民服务、党员活动、群众议事、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活动阵地。依托组建“洋口片区党建联盟”,放大阵地作用。

 

通过党建引领,村里将建设富民强村、法治新村和水美乡村作为工作重点,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几年前,村里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解放劳动力。实施1500亩高标准农田新建工程,全村土地流转率100%。对剩余劳力,村里牵线安排到村企工作,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洋口村村民张继红告诉记者。

近年来,村里大力推进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53.5公里道路桥梁工程,水泥路户户通100%,亮化率90%。强化资产管理,提增村营收入,去年村集体收入达960多万元。村里还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生活补助,统一为老年人办理了意外保险。投入150万元开展智能化社会治理建设,积极创建省“法治文化社区”“六无村”,组织“送法到基层”活动等,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的浓厚氛围。切实发挥“两代表一委员”在基层民主法治中的作用,常态长效建设“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围绕河道整治、社区管理等民生问题开展协商,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投入1.7亿元,建成占地400亩、共520户的农民集居点,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

 

“今后,我们洋口村将继续以党建促振兴,以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契机,全力打造‘产业兴旺、宜居宜业、休闲养生’的江苏沿海高质量特色田园乡村。”傅国华说。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