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盱眙:兴产业 美家园 惠民生 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围绕“全面建设小康、持续争先领先”和“1612”高质量跨越发展统揽工程的目标要求,着力推进全县高质量跨越发展,把为民脚步迈到边边角角,把政策宣传带到家家户户,将困难和诉求解决到群众需求一线,让乡村振兴更有温度。
做强特色产业,使乡村振兴更具活力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发展和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盱眙县生态基础好,资源禀赋丰富,因此,该县立足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打造生态优质农产品的标杆产地,同时利用交通区位优势,注重发展绿色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打造区域绿色农产品交易集聚中心。
盛夏时节,在盱眙县桂五镇四桥村沿248省道路边的一个冷库里,十几个村民正忙着分装黄桃,这些包装成箱的精品黄桃即将通过冷链车运往全国各地。四桥村这片占地60多亩的桃园今年喜获丰收,又大又甜的黄桃吸引了许多外地的客商上门收购。种桃户郑红芬说,今年的黄桃除了批量销售外,还对外提供观光采摘,每亩收益可达4000元左右。
近年来,桂五社区开展宅基地有偿退出工作,复垦后近千亩连片土地是社区宝贵的资源。社区邀请本村在外发展的中药材种植大户吴义安回乡发展,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盘活了土地资源,目前地里种植艾草、瓜蒌、芍药等十几种中药材,对中药材进行统一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
做好农房改善,让乡村振兴更有保障
走进淮河镇明陵小区农房改善项目现场,一边是一幢幢错落有致、白墙黛瓦的新建农房,另一边,机器轰鸣、塔吊林立,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抢抓工程进度。今年59岁的赵云,是淮河镇明祖陵村人,2020年初,在明祖陵村农房改善项目中,分到了一幢2层小楼。“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赵云激动地说。
推动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是提升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该县以农房改善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不断提升自身整体发展水平。鼓励农民进城入镇,按照特色田园乡村思路,创新开展工作,真正做到生产、生活、生态融为一体。
近年来,盱眙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把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聚力省定任务,加快统筹推进,农房改善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打造了芦沟小区“老鹅+”、天泉小镇“农旅+”、明陵社区“虾稻共生+”等一批特色产业小区,实现了农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同时,做好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全面摸底排查工作,优先改善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等,实施“一户一策”方案,确保“一户不少、一户不落”。
坚持民生为本,为乡村振兴永久续航
民生是为政之本、和谐之基、幸福之源。一直以来,盱眙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把乡村建设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美丽新家园,不断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突出化解民生难题。盱眙县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认真落实就业创业各项扶持政策,继续完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制度,推进城乡医疗救助,真正让困难群众得到帮助。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高标准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去年,该县在全省首家创新实施“医保扶贫100%服务”, 实现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医保报销平均比例不低于90% ,确保困难群众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全县6.04万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18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68个低收入村全部出列,在全市率先提前一年实现“两出列”目标,人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