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州:高标准农田建设守住百姓粮袋子
“这次台风灾害天气对庄稼几乎没有影响,所有积水全被及时排掉,附近的这些圩口闸、排涝站可立了大功了!”站在绿油油的稻田边,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淤溪镇种粮大户蒋春华开心地说。
得益于近年来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灌排设施配套到位,泰州各地农田经受住了恶劣天气考验。
10年前,蒋春华来到淤溪镇承包了310亩农田从事稻麦种植。当时,这里地势低洼,田块零碎,全镇用于排涝的水泵站没几个,且设备老化,常常“拉不出打不响”,导致农田受淹。“最怕刮大风、下大雨,每到夏季汛期,更是吃不香、睡不着,天天盯着天气预报。”蒋春华说。
2016年起,淤溪镇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行以圩圈田、以圩护田、以圩交通,在全镇29处圩区、5万多亩耕地中,累计改建圩口闸24座,新建圩口闸4座,新建排涝泵站11座,结合机耕路修筑硬质化防汛通道25公里。至2018年,所有圩口闸、排涝站、防汛通道等设施全部投入使用,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全覆盖。
“高标准农田建设给我们承包户带来了不少好处。”蒋春华说,一旦发现农田内积水过多,只要打开电动闸门或启动附近的两座泵站,不到4小时就能将积水排掉,又快又省心。另外,通往农田的土路都修成了水泥路,收割机、插秧机等大型农业机械可以直达田头,节约了人工成本,提升了作业效率。“以前,我交给村民的承包金每亩只有300元,现在涨到了700元,我赚到了钱,村民们也得到实惠。”
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远不止蒋春华一人。前不久台风“烟花”来袭,泰州各地普遍遭遇大风和暴雨天气,仅7月28日夜间,全市平均降雨量达到100毫米,最大降雨量为165毫米,里下河地区达到警戒水位。尽管降水远远超出往年,但全市各地农田无一遭淹受灾。
据介绍,“十三五”以来,泰州针对里下河地区需要重点解决的“挡、排、降”问题,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至2020年底,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93.5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