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淮阴:让永不褪色的“国防绿”在乡村振兴中熠熠生辉

来源: 时间:2021-08-20 点击数:

穿上戎装,他们用青春热血征战四方;脱下戎装,他们继续书写忠诚与担当。从“手握钢枪”到“本领高强”,从保家卫国到建设家乡,这群最可爱的“国防绿”成为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高质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坚实力量。

近年来,淮阴区坚持把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和双拥工作纳入全区高质量跨越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在财政资金、人员培训、社保接续、权益维护、目标考核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同时,完善退役军人选育管用工作机制,大力培养“兵支书”“兵主任”,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开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新局面。

 

2020年12月,汪尧从部队转业后,在淮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支持和帮扶下,成功实现就业,现任上市企业淮安澳洋顺昌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办公室总务助理。“在政府的帮助下,我顺利就业,现在就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招引部分退役军人来我们公司就业,让他们发挥更大价值。”

为了让退役士兵实现离开军营踏入社会的平稳过渡,适应脱下戎装穿上工装的角色转变,淮阴区开展了一系列全方位的教育培训活动,并加强政策扶持,为退役军人提供培训、就业创业一体化服务。“我们与淮安技师学院、淮安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等学校联动,建立健全了解跟踪服务卡制度,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两个模式,确保退役士兵实现全面就业、体面就业。”淮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周舜介绍,该区先后与10余家企业洽谈退役军人就业事宜,注重与福利待遇好、工作环境佳、上升空间大的大中型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向企业推荐有技术专长的退役军人。近年来,淮阴区开展各类培训活动10余场,共有500余名退役士兵参加培训,200多人与企业成功实现双向选择。

 

退役军人张明轩创办的艺术培训中心位于淮阴区新渡口街道新渡村,是淮安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目前有老师10余名,其中一半以上是退役军人。“培训中心现在能办起来,得到市民的认可,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关心关爱分不开。”张明轩说,创业初期,淮阴区新渡口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主动找到他,帮他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团队教育水平。“去年受疫情影响,培训中心无法营业,资金周转不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又帮忙联系了小额创业扶持贷款,解了我的燃眉之急。”2020年8月,新渡村党总支换届选举,张明轩以优秀退伍军人的身份被街道党工委任命为新渡村党总支书记,“无论我的角色如何转变,退伍军人永远是我的第一身份,我将以当代军人无畏、正直、善学的思想站位服务大家,回报党的培养之恩,回报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帮助。”

近年来,淮阴区积极打造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致力于为退役军人提供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一流的社会实践平台、丰富的就业岗位推荐、周到的创业孵化服务,拓宽退役军人创业就业“门路”,营造良好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环境。目前,全区已建立15个市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淮阴区在区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设立了就业创业指导站,激发“政校企”三方合作叠加效应,借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平台,提升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质效。目前,指导站成功选聘83名就业创业导师,定期开设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专题讲座,组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团队,切实托起老兵创业“幸福梦”。

 

2012年初,当了8年兵的蒋红军,退役后进入淮安市民防局信息保障中心工作。“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一代,又是一名退役军人,改变家乡面貌,带动村民致富,一直是我的梦想。”2019年,蒋红军被淮阴区委组织部招录为首批乡村振兴专干,2020年6月,他走进淮阴师范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参加淮安“强兵兴业”工程“兵书记”培训班。培训期间,蒋红军利用所学知识,大力发展食用菌等农业产业,带领淮阴区淮高镇刘河村走上振兴之路。2020年11月,蒋红军就任刘河村党总支书记,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兵书记”。

广阔的农村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近年来,淮阴区创新用人制度机制,坚持“选”“育”“用”并举,鼓励支持优秀退役军人充实城乡基层组织,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乡村振兴大潮中建功立业。截至目前,淮阴区已成功举办两批村干部资格认证,有210名退伍军人参加报名考试,195人成功取得“一级任职资格”。全区259个村、1824名村干部,其中退役军人197人,占10.8%;村后备干部532人,其中退役军人102人,占比19.2%。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