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南通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农业农村经济行稳中向好特征显著,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经济指标持续向好。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1.4亿元,增长4.7%。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2.9亿元,增长3.8%,高于全省平均增幅0.2个百分点。其中,农业增加值107.7亿元,增长3.0%;林业增加值1.4亿元,增长1.7%;牧业增加值28.0亿元,增长4.8%;渔业增加值55.5亿元,增长4.0%;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20.3亿元,增长6.4%。
二是生猪产能恢复加速。上半年,全市生猪饲养量262.78万头,同比增加112.45万头,增长74.8%;生猪出栏121.83万头,同比增加53.35万头,增长77.9%;6月末,全市生猪存栏140.95万头,同比增长72.2%,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14.06万头,增长72.3%
三是水产品市场供给充分。上半年,全市水产品总量36.76万吨,同比增长2%;其中淡水养殖产量10.2万吨,捕捞产量1.05万吨;海水养殖产量16.2万吨,海洋捕捞产量9.28万吨。特色水产养殖面积128.97万亩,占全市养殖面积的82.67%。
四是果蔬生产保持稳定。上半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42.43万亩,总产量311.27万吨,同比增长1.6%;总产值57.56亿元,同比增长8.2%。今年西瓜种植面积17.4万亩,产量26.7万吨,产值6.7亿元,量价同比保持稳定。
五是农村领域投资加大。上半年,全市180个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中的165个新开工项目全部开工,开工率100%;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20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63.5%。涉农资金统筹融合长效机制不断完善,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
六是金融支持力度加强。上半年,金融服务方式得到创新,在全省率先组织“千企联千村共走振兴路”村企金融对接活动,全市本外币涉农货款余额超过5500亿元,其中法人银行机构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1.2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5个百分点。农业融资担保和农业保险作用得到加强。
七是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大力开展农村河道清淤、河道整治等工作。上半年,完成疏浚土方919万方,完成年度任务的98%;治理农村黑臭河道181条,完成年度计划的50.7%。上半年,供销系统回收处理废弃包装物1269万件,通过现金或实物的形式补贴给农民254万元,无害化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206吨,大大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八是农村产业发展兴旺。上半年,全市83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销售(交易)收入达312.5亿元,同比增长23.0%。全市新建新型合作农场28家,累计达到358家。全市乡村休闲旅游农业上半年接等游客达1047万人次,综合收入达2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3%、22.9%。
九是农民收入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905元,同比增长16.5%,两年平均增长10.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3.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02,比上年同期缩小0.06。农民工培训力度加大,上半年共举办培训班61期,培训农民达8084人。
虽然南通市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总体上呈现持续稳定复苏,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态势,但是阻碍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结构性、累积性矛盾依然存在:一是粮食增收压力加大,二是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三是乡村建设还需加强,四是农民持续增收任务艰巨。
下半年,要继续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做好粮油生产抗疫保供工作的同时,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做好抓好防疫工作,二是全面做好农产品生产保供,三是全面加快乡村建设,四是全面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五是全面促进乡村环境改善,六是全面推进富民强村行动。(南通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