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兴:选派新晋副科职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
2020年9月15日,与村书记刘伯龙到在外能人家中商谈标准厂房项目;2020年11月23日,配合上级部门来村检查扶贫工作;2021年2月4日,到刘书庆(化名)家协调化解土地矛盾纠纷;2021年7月23日,台风“烟花”抵达,落实专人看护,联系供电公司抢修……这是泰兴市河失镇副镇长、刘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汪鹤鸣“驻村锻炼民情日记”。
近年来,泰兴市积极推进“选派部分新提拔进乡镇领导班子副职干部驻村锻炼”工作,紧紧围绕“强化干部实践锻炼、丰富基层阅历、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目标,对新提拔进乡镇领导班子、缺少农村工作经验的副职干部实行1年期驻村锻炼培养,推动乡镇领导班子整体素养和综合能力显著提升。
紧扣现实需求,注重顶层设计
“组织部门作为干部工作的职能部门,必须立足实际、放眼长远,着力提升广大干部做基层工作的能力,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泰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公务员局局长徐旭洲介绍,近年来,泰兴市级层面注重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干部培养,将干部驻村锻炼作为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有效实现了村(居)工作与干部个人能力素质的双提升。为确保真驻村、炼真金,泰兴市建立了“市选方向、镇压担子、村供路径”的联合培养模式。市级层面明确锻炼主要采取担任村(居)党组织“第一书记”的方式,具体负责、直接参与村(居)各项工作;驻村锻炼活动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各有关乡镇负责实施;驻村锻炼干部年度考核与村(居)年终考核挂钩,锻炼期满后由市委组织部考察考核,锻炼期间的现实表现和考核情况记入干部个人档案,从制度层面压实责任、传递压力。
加强实践锻炼,促进强筋壮骨
“一上任,就要召开一次全体村民代表会议,商量解决的还是历史遗留问题。说实话,真有点束手无策。”滨江镇副镇长、新星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丁海容说,“后来,我注意学习村书记怎么开群众会议,跟着村干部走访重点户,慢慢地找到一些诀窍、掌握了一些群众工作方法,处理农村复杂矛盾问题,也变得游刃有余起来。”驻村以来,丁海容已成功配合举办了“农民丰收节”活动、规范建设了村综合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被新星村老百姓点赞为“地道的农村土专家”。为了让驻村锻炼干部用好用足“强筋壮骨”机会,泰兴市委组织部专门出台指导性文件,要求驻村干部必须深入村居一线调查研究,积极承担建强基层组织、推动村级发展、兴办惠民实事、促进基层治理等职责,努力做到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劲头往下使,最大程度丰富经历、收获经验、锻炼意志、取得“真经”。“镇党委坚持把培养锻炼新进乡镇领导班子副职干部,作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重点工程’,根据市级工作要求,结合滨江实际,细化制定了‘三个必须’,即:驻村期间每天必须半天在村、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书记必须‘捆绑’工作、驻村工作业绩必须有佐证资料,真正做好形式与内容匹配、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文章,压紧压实驻村锻炼的责任。”泰兴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滨江镇党委书记黄峰介绍。
严格管理考核,确保锻炼成效
干部驻村锻炼期间,泰兴市委组织部建立督查组,深入村居明察暗访,对干部驻村时间、工作作风、工作业绩等,“跟踪式”管理,发现作风不实、工作飘浮的,给予严肃批评,情况严重的,向乡镇党委和干部本人发送提醒函,倒逼干部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细化考核内容,重点围绕驻村锻炼期间履职成效、深入一线的工作作风、做群众工作能力、廉洁自律等4个方面,考察了解干部驻村锻炼以来对村情村况了解程度以及对村实际工作的融入度、参与度、贡献度,认真甄别印证有关情况,深化对考核对象的研判,为驻村锻炼干部精准“画像”。
“聚焦换届后乡镇领导班子建设,将继续采取‘驻村锻炼’模式,加大新提拔进乡镇领导班子副职干部培养力度,切实提升干部履职尽责、服务群众真本领。同时,对驻村锻炼表现突出、工作业绩显著、群众公认度较高的同志,运用鼓励激励机制及时奖励,更好地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泰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冯海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