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沭阳:选优配强,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

来源: 时间:2021-08-31 点击数:

31岁的梁栋原本在苏州有份满意的工作,2018年,他看到家乡良好的发展态势,毅然返乡工作,后被选聘为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青伊湖镇后乡村返乡兴村新村干,今年村支“两委”换届后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说起村里的发展,梁栋直说“忙不停”:村路硬化,才完工一条又要启动下一条;荒坡上种的榆叶梅、海桐、红叶石兰等高品质苗木得盯紧;村容村貌的美化也该提上日程了。

 

党建引领有力,乡村振兴有方。近年来,沭阳县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导向,持续夯实基层基础、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力,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提升组织力,关键是抓好基层党组织班子队伍建设。沭阳县以村(社区)党组织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领导班子,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该县经过多轮研判、过细工作,克服体量大、问题多的实际困难,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调整285名党组织书记和1194名副职干部,调整幅度在宿迁市最大。

 

换届后,村(社区)干部大专及以上学历1946人,占比59.1%,相比上届提高51.7%;平均年龄由上届51岁降至37.3岁,其中35岁以下共1726人,占比52.5%,相比上届提高44.5%,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为乡村振兴和长治久安积蓄了势能。

同时,沭阳县还连续四年开展返乡兴村新村干选聘工作,按照每村4名本土大专以上毕业生挂任村干部的标准,为435个涉农村(社区)选聘了1740名返乡兴村新村干,其中976名“新村干”转为正式任职,为村干部队伍持续优化补充了新鲜血液。

以村(社区)干部管理培养为重点,沭阳县积极构建“四化四强”培养链,加快打造乡村振兴“主力军”。聚焦村(社区)干部教育、管理、考核、激励培养链条,突出政治引领、精准培训、模式创新、学历提升,实现系统化培训强能力;建立健全承诺践诺、工作纪实、“联网入户”等制度体系,实现规范化管理强作风;明确考评细则、考评机制、考核等次,注重在强村“三项试点”、集体经济增收等重点工作实践中锤炼干部队伍,实现精准化考核强业绩;综合运用政治激励、经济激励、关爱激励等手段,实现导向化使用强干劲,推动换届后的村(社区)干部由“生力军”转变为“主力军”。

 

“原来村里的便民服务大厅办公条件比较差,新书记上任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了提档升级,现在的便民服务大厅功能非常齐全,老百姓办事更加方便。”沭阳县庙头镇聚贤村党员耿正说。

沭阳县以村(社区)书记专职化管理为试点,探索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道路,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村里来了专职书记,为我们引进物流企业,村集体有钱了,人居环境变好了,党员有了精气神,群众有了向心力……”谈起村里的变化,该县庙头镇长探村的群众喜笑颜开。

 

作为宿迁市省级村书记专职化管理唯一改革试点,沭阳以专业化、职业化为改革方向,探索建立以“专职五级、晋档升级”为总体框架,以“进入有专项制度、岗位有专业能力、评价有专门标准、待遇有专属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村书记专职化管理体系,首批选任了102名专职村书记。

通过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职级体系,教学结合、典型带动的培训体系,专职专岗、严管严考的管理体系,保障基本、凭绩定酬的薪酬体系,给村书记吃了一颗干有奔头、老有靠头的定心丸,也让竞争激励效应逐步显现,村干部队伍整体战斗力大幅提升。2020年,102个实行专职化管理的村(社区)村均集体收入55.17万元,超其他村(社区)5.06万元。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