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洪泽:推进绿色发展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西依洪泽湖,东挽白马湖,水域面积占55%以上,素有“淮上明珠”“鱼米之乡”之美誉。近年来,洪泽区依靠优良的生态和丰富的水资源,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步伐,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农业园区提档升级 主导地位日益显现
紫山食用菌硅谷产业园位于洪泽区三河镇,该产业园探索与推进“园区+基地+农民”的发展模式,目前年产双孢菇15000吨。项目完全建成后,将形成双孢菇育种、种植、深加工完整产业链,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蘑菇罐头生产基地,为当地增添800个就业岗位,带动2500个农户增收致富。
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步伐,洪泽区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列入乡村振兴七项工程建设计划进行重点重抓,制定了分年度推进计划、建设内容、建设重点及序时进度,实行挂图作战。
此外,洪泽区出台了推进全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意见,突出围绕三河镇等南部片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岔河稻米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西顺河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等建设重点,建立完善了示范园管理和开发运营机构,委托资质单位抓紧修编示范园发展规划。同时,洪泽在全区各镇(街道)全面开展了功能各异、优势突出、规模适度的农业园区布局与建设。
打造特色产业基地 叫响特色农业品牌
在洪泽国瑞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里,数千亩秧苗绿油油一片,长势喜人,秧田里还有龙虾、鱼、鸭子……“一般的稻米生长土地有机质含量只有0.8%-1%,我们基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达到6.5%,被专家称为江苏境内稀有的‘黑土地’,出产的‘禾采’牌有机米曾荣获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金奖。”该基地负责人赵建国自豪地说。
洪泽区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因地制宜推广稻田养虾、稻鸭共作等生态种养模式,发展壮大优质稻米产业,绿色优质稻米基地占比达80%以上。全区水产养殖面积10.5万亩,其中洪泽湖大闸蟹、桂鱼等名优水产品养殖面积8.5万亩,高效设施渔业面积达2.8万亩,建成国家级水产良种场1个、省级现代渔业园区1个,创成淮安市首个螃蟹出口备案基地。
洪泽以“淮味千年”品牌为核心,围绕洪泽湖螃蟹、洪泽大米等特色农产品,强化基地建设及产地、产品认证,全面提高农业品牌化水平。“洪泽湖大闸蟹”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江苏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超150亿元。洪泽还积极开展“两品一标”创建,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达37.91万亩。
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不断美化人居环境
洪泽区积极开展畜禽粪污治理及资源化利用专项整治,对白马湖上游河道附近养殖场进行持续跟踪监管,指导畜禽养殖场粪污有效收集、规范处置。目前,规模养殖场治理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7%、97%、98%。
洪泽区积极引导种植户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减量化应用,推广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不断推进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在白马湖上游重要水域周边开展秸秆离田试点,利用淮安市在岔河镇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的契机,重点推进岔河镇秸秆离田利用。在全区设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站12个,利用废旧农膜回收体系,督促各回收网点正常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
为打造最美人居环境,今年以来,洪泽区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动员群众3.5万余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8万吨,整治河塘、沟渠等1500条,改造无害化卫生户厕2200座,村居环境呈现“干净、整洁、有序”的新形象,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