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滨海:内外兼修增颜值 乡村振兴绘新景
鱼蟹肥美、秋风送爽,行走在欣欣向荣的滨海大地上,错落有致的新型社区、干净整洁的柏油路面、设施齐全的健身广场、郁郁葱葱的美丽环境扑面而来,一幅新时代乡村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新画卷展现眼前。
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真抓实做、奋勇争先,以“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标准,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真正让乡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让乡愁留下来,推动乡村振兴。
聚焦顶层设计 健全政策体系
“我们坚决扛牢政治责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集中各方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实施乡村振兴提速工程,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全县乡村振兴跨越发展。”盐城市委常委、滨海县委书记孙轶表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旗帜。滨海县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调整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今年7月召开的滨海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提速工程。8月又专门召开全县乡村振兴发展大会,系统部署乡村振兴提速工程,凝聚合力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大跨越。”据了解,该县印发《滨海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等政策文件,让乡村振兴保障更加坚实有力。
既有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又有真金白银的实际行动,滨海县乡村振兴的热潮涌动城乡大地,并取得一项又一项战果:全省农房改善先进县、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全市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体制改革唯一试点县、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成立……具有滨海鲜明特点和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子越走越清晰。
聚焦产业支撑 兴旺现代农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滨海县始终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在确保粮食高产稳产、生猪稳产保供的基础上,通过产业大发展,全力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高效。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兴旺的着力点要放在壮大特色产业上。”滨海县委副书记李杰表示,滨海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向导,通过产业大发展,让特色产业成为乡村产业兴旺的“主引擎”,让群众分享产业融合红利。“在这做工一天70元,加班还有加班费,很满意。”在天场镇海峰村打工的村民徐桂林说道,村里成立海天青生态高值农业示范园,发展“党建+基地+农户”模式,带动200多名村民就业。
富民强村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着力点。在发展乡村产业的同时,滨海县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作为富民强村、共同富裕的重点,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大力实施“万企联万村”项目,着力打好“特色”牌、念好“高效”经,加快完善“1+14+N”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等级创建,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扶持农民创新创业,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带动群众致富,增加集体收入,让农业农村更有奔头。
聚焦生态宜居 点靓乡村形象
农村要美,先要环境美,农民才能住得舒心惬意。
随处可见繁茂的树木、整洁的环境、清澈的河流……滨海加快提升人居生活幸福指数,全面建设美丽新滨海,城乡面貌获得标志性提升。“你看这客厅亮堂,配套齐全,比原来的低矮瓦房住起来舒心多了。”滨海县坎北街道长法村村民于亮开心地表达着喜悦。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是实现群众幸福触手可及的关键一步,滨海县用农房改善的实际成效带动乡村全面振兴,让群众充分感受康居、乐居的美好愿景。“推进乡村振兴,环境整治这步先手棋必须要下好。”滨海县委常委、副县长仇飞说,“我们通过开展环境大整治,持续解决农村散乱脏的问题,让乡村美丽宜居,让农民住得舒心。”滨海县根据中央和省市统一部署安排,持续开展“五整治一增绿”行动,鼓励农户家前屋后增绿补绿,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
聚焦社会治理 培树文明乡风
新时代乡村,既要有“好看外形”、更要有“内涵灵魂”。滨海县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机制,通过开展治理大提升,在乡村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村风民风也得到净化,村民素质进一步提高,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组织保证。
“我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全覆盖,常态化选树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倡导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滨海县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筑牢战斗堡垒,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党组织在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保障乡村振兴上形成合力。
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农民生活得更美好。美好的生活,除了越来越鼓的“钱袋”,同样要有越来越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淮剧、戏曲、舞台剧等节目轮番上演,笑意盈盈的群众围坐在一起观看。“不出家门就能欣赏到精彩的表演!”对于现在的幸福生活,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只有以文化乡村、文明乡风做支撑,人居环境才能美起来,村民精神才能焕然一新,迸发出强大的力量。”滨海文广旅局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