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江苏泰兴三里村:茭白+黄鳝 荒地变“黄金”

来源: 时间:2021-09-06 点击数:

秋风渐起,在江苏泰兴黄桥镇三里村高效农业种植大田里,粗壮直立的茭白整齐排列,齐膝的水中,三里村党总支书记汪浩正带着群众栽植双季茭白。近年来,三里村党总支聚焦产业振兴,充分发挥“党建+”优势,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果林业和苗木业,带领老百姓田里“淘金”,淘出了农业产业的特色化发展,淘出了群众的小康新生活。

 

收拾“烂摊”,“荒废地”重返“有效田”

三里村是个典型的农业产业发展村,全村共流转土地2500亩,用于发展稻麦两熟、蔬菜林果和苗木等。2015年, 1400亩左右的苗木基地因承包户经营不善,导致农村土地租金、农民工资共计150万元无法兑现。为有效解决这一遗留难题,村党总支牵头成立追缴小组,经过长达10个月的不懈努力和多方交涉,终于将土地租金、农民工资如数追回。“我们真是束手无策,多亏村干部的坚持和努力,要不然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要到这个钱。”六组村民徐忠亮感慨。

 

打破常规,“沙土地”变成“金土地”

这么大面积的苗木基地今后将如何处置、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经多次召集党员群众代表开会商讨,最后决定除保留适度规模的苗木引导承包户打造高规格成片林、建成天然森林氧吧外,其余近七百亩苗木地全部寻求转型、二次流转。二次流转之后搞什么?汪浩带着这个问题四处学习考察,邀请专家、能人到村帮忙出主意,在多方听取意见和想法的基础上,最终敲定了方向——栽植双季茭白。然而群众普遍带着疑惑,不敢下手。汪浩决定“以身试水”,于2019年6月与安徽种植大户合作,带头在苗木荒废地试验栽植近一百亩的双季茭白,同时在其中套养黄鳝,探索“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两收”的高效产业发展模式。“没想到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茭白亩产达5000斤,亩纯收益4000元左右,黄鳝亩均净赚1500元。”汪浩喜不自禁。

 

以民为本,“带头富”更要“带民富”

试验成功之后,老百姓争先想要栽植。为此,村党总支积极协调群众,做好土地二次流转的思想工作;持续加大全村绿化、美化、亮化、硬化的投入,不断优化群众创业环境、坚定群众致富信心。同时,通过定期组织培训、落实技术专员、健全常态化管理等举措,加强对群众种植养殖业务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目前,已有6名农户成功种植40亩茭白。“我现在才知道我们这里还能种出这种高收益的农产品,村干部真是帮我们指了一条发财路啊。”西五组茭白栽植户刘学成开心地说。

 

结合茭白栽植运作模式及用人需求,三里村党总支牵头成立了村级劳务专业合作社,就地吸收低收入农户、困难户和在家务农人员,采取按需到岗、按日结算的模式,务工人员每月可增加收入2400元。目前,在三里村的茭白田里,正常务工的少则40人,多时近百人。针对农产品易“产”难“销”问题,村党总支及时建立产销帮扶机制,结合茭白和黄鳝上市的时间节点,打好“线下+线上”组合拳,努力做好“产企合作”,实现“产供对接”。2020年茭白产量高达50万斤,通过线下买家长供、线上电子销售、直播带货等途径,畅销南京、常州、无锡、杭州等地,销售额高达70万元。

“茭白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水生蔬菜,比种小麦、水稻收入高。下一步,我们继续做好产销对接,引导更多的群众参与栽植,争取让更多的老百姓尝到甜头、赚到钱。”谈及村未来产业发展,汪浩信心满满。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