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合:依托龙头企业打造优质稻米产业链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七月,烈日炎炎,站在成片的稻田里,稻香扑鼻。“区里发展稻米主导产业,我们是先锋。”骏圣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殷宏宝说。这片3000亩种植基地,全部都是种的宁香粳9号优质水稻。骏圣农业是南京市六合区发展优质稻米产业链的一个缩影,在去年水稻总产27.91万吨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六合区基于产粮大区的区情,立足稻米主导产业,打造优质稻米产业链,探索出稻米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依托龙头企业 推广优良品种
粮丰农稳,盛世和安。六合区坚持人才兴农战略,大力扶持勇于技术开发与创新应用的龙头企业。历时数年,艾津农业锻造出一支拥有20多名硕士学历的农人和农艺师队伍,成就了艾津“欧标”大米。制定富硒、富锌、富铁大米的生产技术规程,研发上市寿司米、果冻粥米等系列个性化产品,这是艾津农业今年着力谋划的大事。
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六合区集聚人才、开发应用技术,追逐产业高端。目前,全区主要稻米生产规模经营主体有15家,其中,专门从事稻米生产、加工、贸易的规模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3家。
打造优质稻米产业链,水稻品种的选择也很关键。去年,全区种植南粳9108品种4万亩、南粳5105品种3.1万亩。“今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51.95万亩,比上年增1.72万亩,增长率3.4%。其中粳稻22.54万亩,比上年增4.25万亩,增长率23.2%,品种以优良食味水稻南粳5055、南粳晶谷、南粳9108等为主,占比分别为10%、8%、12%,南粳46种植面积约0.6万亩。”六合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负责人表示。
改良种植方式 增强发展后劲
六合区坚持实施“藏粮于地”战略。2020年,六合区实施耕地轮作休耕面积近14万亩,今冬,六合区将扩大推进耕地轮作休耕项目,计划实施12.8万亩以上。“这批项目的实施,将为保护和提升项目区地力,调节水稻茬口,增强优质稻米发展后劲提供保障。”六合区耕保站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今年六合区实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因地制宜示范推广稻虾、稻鸭等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全年新增示范面积1.4万亩。不仅如此,全区坚持实施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补助项目,建立水稻绿色防控示范项目核心区,通过绿色和精准防控,降低农药施用量。
年初召开的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六合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始,六合区以沿江、沿滁和重点水利灌区等农业生产优势区域为重点,高标准建设50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其中南粳、宁粳等优良食味稻米种植面积占比达58%,订单种植面积突破12万亩以上。
拓展示范基地 占领“标准”高地
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南京市粮食产业化联合体牵头企业,天纬农业去年优质水稻订单生产销售近5万吨。
背靠基地,六合区稻米产业以订单捆绑销售,实现跨越式发展。2020年,全区实施优质稻米订单生产11.24万亩。今年,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的41万亩水稻生产区域内,六合区农业农村局实施高标准农田、优质稻米基地、水稻生态补偿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力打造相对集中连片的优质稻米生产示范基地,实现天然的“抱团发展”。
以“茉莉六合”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为平台,六合区在去年出台的“茉莉六合”优质稻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地方标准上,融合“茉莉六合+企业+基地”的稻米产业发展链条,全力打造“统一标准、统一授牌、统一标识”的产业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