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擦亮世遗金名片 用生态底色筑发展绿色

来源: 时间:2021-09-27 点击数:

“面朝大海、向海发展、赋能未来,成为绿色转型典范,让老区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是江苏省委对盐城提出的殷切希望。

盐城市坚定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作为“十四五”发展的总纲领、总要求,努力探索一条具有盐城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以高颜值擦亮生态底色,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世界自然遗产品牌,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夯实美丽盐城的“生态基底”,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典范。

 

“三突破、一提前”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0年,盐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52,全省第一,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均持续向好,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的突破,达到 21世纪以来最好水平。

9月22日,生态环境部对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拟命名名单进行公示,盐城市光荣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8月19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今年1至7月份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盐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位列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18位,也是江苏省唯一入选前二十的地级市。

保卫蓝天碧水、守护绿地净土。“十三五”以来,盐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为主阵地,啃最硬的骨头,攻最难的问题,推动环境保护从“治标”向“治本”转变,让大美湿地、水韵盐城诗意再现。

 

盐城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在全省率先修编完成《盐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8-2022)》,建立健全大气、水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和区域流域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在全省设区市中率先开展绿色发展评估和生态环保地方立法工作,全面完成生态环境机构改革、垂直管理改革、综合执法改革“三项改革”任务。

持续深化大气污染防治。严格落实国省控监测点“点位长”制,推动实施工地扬尘管控“红黑榜”制度,全面实施市区高排放车辆限行管理,全面完成年度300项重点工程项目。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治理,加大重点行业污染整治,为环境“减负”,为生态“增容”。

不断强化水污染防治。该市对34个国省考断面和10个入海河流断面,逐一制定水质达标攻坚行动方案,按照“十无”和“五个全覆盖”要求,全面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积极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完成107个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状况调查和农用地块详查工作。

一组组数据、一抹抹绿色、一项项殊荣,见证着奋斗的足迹和实干的汗水。

扩大生态“朋友圈” 打造最具吸引力的城市IP

2019年7月5日,盐城市黄海湿地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盐城的生动实践,也是盐城市放大资源优势、推进生态增值的成果体现。

今年6月12日是全国第五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21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在盐城召开,来自全国的世界遗产专家和代表们共谋遗产发展大计、共话生命共同体的未来。

 

世遗保护是系统工程。《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的制定实施,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优势。实施“政产学研”一体化的遗产保护管理机制,成立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黄海湿地研究院、湿地学院等,全面支撑遗产地可持续发展。

盐城围绕放大“世遗”品牌效应,牵头成立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环保联防联治专委会,推动建立环黄海生态经济圈,不断扩大生态“朋友圈”。

顶层设计系统谋划 绘就绿色转型新画卷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为盐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好生态”已成为盐城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和文旅IP。

盐城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创新思路,系统谋划战略战术,把握“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总体要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工作方针,树牢“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严格落实长江共抓大保护要求,深入实施河湖长制和断面长制,做足做好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四篇水文章。

强化大气环境协同治理。持续擦亮“盐城好空气”品牌,强化PM2.5和臭氧控减、秋冬季重点治理细颗粒物污染、夏季重点治理臭氧污染。

 

构建土壤安全防线。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程,强化污染地块转变住宅、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建设用地的管理,做到“应查尽查、应管尽管”,健全完善污染地块“一张表”“一张图”,建立土壤污染防治联动监管机制。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后申遗时代”,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盐城将遵循新发展理念,抢抓“绿色转型”的大势风口,一系列“硬核”保护举措为生态留白、为子孙后代留下资源,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打造“美丽中国”的盐城样本,让一个面朝大海、鸟语花香的“城市客厅”汇聚八方宾朋、走进市民生活。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