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大丰西团镇:逐梦沃野绘新景,奋力答好乡村振兴“综合题”
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西团镇绿野新中现代农业园区内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甜蜜。“阳光玫瑰”3号大棚,满眼翠绿,甜味四溢,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绿玛瑙”整齐地挂满枝头,10多名村民正麻利地采摘和包装,忙得不亦乐乎。葡萄园负责人杜长春满心欢喜道:“这里种有200多亩阳光玫瑰和巨峰葡萄,每年获得600多万元收入的同时,还吸纳了20多名村民常年在这里务工,人均年增收达2万元。”
“甜蜜产业”酿造幸福生活,这只是西团镇大力推进产业富民,绘就乡村振兴美丽图景的生动一角。锚定打造“全区乡村振兴示范典范”目标,该镇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众心村“新型农村社区+社会治理样板区”、新中村“现代农业园区+环境整治示范区”、北团村“高标准农田+智慧农业先行区”和大龙居委会“全民创业园区+抛丸机配件集聚区”建设,加快打造全国抛丸装备特色镇、江苏美丽宜居示范镇、盐阜工业经济重点镇和大丰产城融合卫星镇。
产业富民,以工哺农铺“钱”景
“抛丸装备产业是我们镇的特色产业,更是富民产业,它让我们全家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该镇大龙居委会一组村民卢国元感慨道。
在卢国元眼里,“一台机”不仅带来了镇域经济的振兴,还引发了强村富民的“乘数效应”。大龙居委会现有抛丸机企业116家、为之配套的个体工商户405家。
在相隔不远的众心村,抛丸装备产业同样充盈着企业、居民、政府的“三个口袋”。近年来,该村立足区位和产业优势,动员鼓励村民投身全民创业,大力发展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从事抛丸机零配件配套生产经营。全村现有抛丸机生产及零配件销售企业56家、个体工商户37家,吸纳260余名村民就业。去年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万元。
为了让抛丸装备这一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今年该镇全面梳理抛丸装备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产业向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品牌注入新内涵。
生态惠民,美丽乡村入画来
“过去这条河又黑又臭,河坡上杂草丛生,环境差得很呢。后来,多亏村里开展环境整治,这才有了大变样!”在新中村中心路旁,正在忙着剪枝的村民管金玉指着眼前的六排河感慨道。
“早些年,我们村没钱投入环境整治,村庄环境整治和河长制工作考核长期处于全镇末位。”该村党总支书记吴跃军坦言,随着村集体经济扭亏为盈、逐渐壮大,这项“没底气”的工作终于有了资金支持,最终实现后发赶超。如今,河清水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已然成为新中村民怡然自得的珍贵“家底”。近2年在全镇环境整治、河长制考核中保持第一的同时,该村还收获了省级森林村庄、省级水美村庄、盐城市生态文明示范村等称号。
实现环境大变样的“新中密码”,新中村吴跃军等人创新推行“村民小组长+保洁员”模式,实行属地管理,落实包保责任,同时每季度召集村组干部、老党员等,对各组的河道及环境进行考核打分,有力推动了环境整治和河长制工作。
截至目前,该镇共创成省水美乡村4个、省森林村庄点5个、省特色田园乡村1个,建成12个区美丽宜居村庄点;68条河道实现“河长制”全覆盖,建成生态河道2条,提档升级河道12条;新建污水管网26.3公里、分散式农村污水治理设施6座。
治理安民,筑牢基石润乡风
“有事找党员中心户啊!上次我的电动车车胎破了,在众心红色邻里微信群里发了个信息,很快就有人上门帮我补好了车胎。住在这个社区,如果遇上什么烦心事,找他们真管用!”众心村新型农村社区居民李思雯欣慰地说道。
今年以来,西团镇聚焦做优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加快建立“村(居)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三级联动组织架构,构建起以党组织为中心、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服务体系,致力打造红色邻里“5分钟服务圈”,目前已有家宴服务、废品收购、水电维修、家政保洁等14项服务事项纳入其中。
众心村新型农村社区共挂牌20个党员中心户,每人挂钩联系服务15户社区居民,今年累计帮助协调解决各类问题20多个,并推荐36名居民进入该镇工业及农业园区就近打工,人均年增收达3万元。同时,该村还将警网联动融入乡村治理之中,借助警网融合工作中心,累计解决涉及土地流转、亮化工程、邻里纠纷等各类问题80多个。
不仅如此,该村作为全省 “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试点单位,通过区镇村三级联动,实施了慈善书屋、敬老护航、安康卫生室、关爱最可爱的人、帮特困慈善再救助等 5个项目。自2月份项目上线以来,“幸福家园”善款如涓涓流水持续注入,累计募捐资金85.56万元,参与群众达5810人。借助慈善书屋、安康卫生室、居家养老服务站、退役军人服务点等阵地,该村常态化开展“全民阅读”“健康问诊”“居家养老”“情系老兵”等服务,共为全村773名65周岁以上老人购买小额健康补充保险,累计提供上门助老服务669人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108人,帮特困慈善再救助3人,关爱帮扶困难退役军人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