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江苏邳州邢楼镇:“3+1+N”走出强村富民新路径
近年来,江苏省邳州市邢楼镇立足资源禀赋,着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效解决了“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的现实问题,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了“3+1+N”的农业经营体系,走出了一条邢楼镇特有的强村富民新路径。
日前,记者走进邢楼镇大堌村,看到孩子们正在崭新的篮球场上打篮球。
大堌村党支部书记孙秋霞告诉记者:“我们村成立的村集体公司在邢楼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租了10个大棚,村集体一年收入30万元。有了这些钱,村里为群众办实事也有了底气。”
据了解,大堌村主要种植红颜草莓,镇里统一配苗,村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孙秋霞说:“镇里有一个技术员给我们提供指导,随叫随到。”
像这样在邢楼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承包土地的村集体还有很多,每个村集体种植的产品也各不相同,在产业园内还形成一段顺口溜:“青平辣椒思田瓜,稻鸭米加稻田鸭;园艺绿植绣球花,红颜草莓叶菊茶。”这些都是“3+1+N”农业经营体系下,邢楼镇产业发展的突出代表。“3”是指镇级总公司、村级分公司和各类经营主体,“1”是指镇农业公司,“N”是指各个村。
邢楼镇三级主任科员户磊介绍:“三级经营体系分工明确、定位清晰,村农业公司带动农户发展,通过逐级向下扶持带动,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村民朱华娥是沙庄村村民,家里的土地都被村集体承包了,每亩地每年租金800元,年底还有分红,平时在村集体公司打工还能领到一份工钱。她说:“一天80元,按天结算,收入比以前明显增多。”
乡村振兴的道路有千万条。邢楼镇以“3+1+N”农业经营体系,通过强村带民富这条路,不仅实现了富民增收,还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