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门:保存92种“地方种子”,守护现代农业“芯片”

来源: 时间:2021-10-11 点击数: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农作物种质资源较丰富。目前,海门保存地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92种,这些种质资源在海门的农业生产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92种地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中,大红袍赤豆是广交会的传统出口产品,是上海最大的食品集团新雅集团生产杏花楼月饼的主要原料;小寒王毛豆、大青皮蚕豆、白皮豌豆等四青作物是海门农业龙头企业加工出口的主要原料;海门香芋、芋艿、大红袍赤豆、大白皮蚕豆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近年来,在海门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下,海门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征集与保存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挖掘地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

2015年起,海门区农科所在海门区委、区政府扶持下,开启了地方优质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征集、整理工作。截至目前,海门区农科所已收集保存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92种,分别为豆类24种、芦稷18种、薯芋类11种、薄皮甜瓜12种、茄子8种、薄荷5种、绿叶蔬菜类4种、花生3种、玉米2种、芝麻2种、贝母2种和高粱1种。

 

构建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体系

海门建立了一个由行政管理部门牵头、科研单位具体实施的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组织工作体系。海门区农业农村局作为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规划、扶持政策,做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的立项、监管和验收,为海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海门区农科所作为全省能够培育新品种并能通过国家审定的有影响力的三家县级农科所之一,主要承担地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工作。

 

出台多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扶持政策

近年来,海门每年出台现代农业扶持政策,扶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项目。企事业单位从事地方种质资源收集和提纯复壮的,给予10万元补助。围绕地方名特优种质资源,提升地方品种繁育水平,全额对农业科研推广机构建设现代种业繁育示范基地予以扶持。

 

海门区农业农村局将持续推进地方特色农作物农资资源保护工作。摸清种质资源“家底”,对海门地方优质农作物品种数量、种植面积、区域分布、产量收益等一目了然,建立地方种源档案,通过种质资源库或田间种植加以保存。明确工作目标措施,对海门地方优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形成明确的目标和培育发展措施,对地方品种保护利用机构进行提档升级。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建设种源农业研发平台和生产基地,并逐步推广应用。加快种源基地建设,以海门区农科所为核心,建设现代种业繁育基地,重点加强海门地方特色品种的育种,建立3至5个种苗繁殖和新品种示范基地。实施商品化育苗,建设工厂化育苗中心,通过品种认定、商标注册、品牌销售,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能够走自我发展、滚动发展、持续发展之路。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