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江苏通州双桥村:打造网格服务精细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来源: 时间:2021-10-13 点击数: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不断推进,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村居网格化管理已成为主导模式,如何打造网格化管理服务,更好地满足村民需求,是村居努力的方向。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姜镇双桥村全面推行“网格管理、精细服务、村民自治”的服务机制,打造服务型党组织,提升村“两委”服务水平,为党员、群众开展零距离、多元化服务。

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网格体系

村“两委”将网格化管理工作列入全村重点工作,贯穿于所有工作之中。村书记抓谋划,抓部署。建立了“网格长+网格员+志愿者”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完善组织机构,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按照“任务相当、相对集中、便于管理”的原则,把全村划分为6个网格,村党总支书记为总网格长,村干部担任网格长,村民组长为网格员、党员村民组建“邦宁”志愿服务队,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提高村民的知晓率、支持度、参与率。在每个村民小组设立网格宣传栏,公布网格长及网格员信息,定期更新村居动态,同时向每户村民发放网格长服务联系卡,让老百姓熟悉网格化管理工作,引导村民参与到村居治理中来。

 

强化能力提升,优化服务水平

强化网格长和网格员政策、业务学习,弄懂吃透工作要求,认真完成每天工作任务。网格长和网格员每天下沉网格,巡查本网格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每周一召开网格长工作交流会,交流解决在网格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同时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让每一名网格长、网格员都具备“政策法规的宣传能力、百姓民意的采集能力、矛盾纠纷的协调能力”等多种能力。

 

夯实“四必”基础,创建全科新体系

抓好“三个必到”工作:即“卫生死角、重点场所、事故多发区域”必到;“村民突发生活困难、邻里发生纠纷、发生治安案件”必到;“安全隐患、治安防范、管理漏洞”必到,成为民情动态的“晴雨表”。

建立“四必帮”机制:针对辖区低保家庭、残疾人家庭、孤寡老人、困难家庭开展“一帮一、多帮一”帮扶活动,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有难必帮、有困必解,成为村“两委”与村民的“连心桥”。

以“五必访”为载体:每月网格员对网格内低保家庭、残疾人家庭、困难家庭、孤寡老人、独居老人必访,让弱势群体得到了关心、困难群众得到了关注,使其成为排忧解难的“缓冲器”。

坚持“六必报”制度:每日坚持抓好“公共设施损坏、违章建筑、环境卫生、矛盾纠纷、安全隐患、不稳定因素”必报,使群众问题“早发现、早解决、早处置”,使其成为群众办事的“直通车”。

 

创新服务模式,提高网格工作效率

在今年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双桥村充分利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工作模式,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村干部自行设计了“问卷星”小程序,通过网格长将小程序二维码发放到每个网格员,再由网格员发放到每户本地村民和外来户手中,实现了“扫码”全覆盖。同时利用大数据,对不同风险等级地区的回乡返通人员进行分类筛选、处置,科学施策,有针对性的进行精准管控。

 

强化考核激励,切实落实责任

按照“属地管理、谁网格谁负责”的原则,将责任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分解到人,全面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做到“去有目的,来有问题,后有反馈”,形成网格化工作闭环,并按照村居网格化考核机制,对网格长和网格员进行年终考核,兑现奖惩措施。

 

实行网格化管理工作是村居在新形势下推出的社会治理新举措,需要努力探索,不断改进,逐步完善。双桥村全体网格长及网格员积极参与,认真探讨,总结和借鉴好的做法和经验,结合本村实际,完善网格工作模式,使社会治理工作真正取得实效,为川姜的高质量发展和长治久安发挥应有的作用。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