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木渎:以“三原色”描绘基层善治图景

来源: 时间:2021-10-18 点击数: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以“三原色” 擘画基层善治最美图景,展现木渎镇以“三原色”推动“三整合”改革提质增效,全力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

自实施基层审批服务执法“三整合”改革以来,木渎镇精准加强聚焦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贯彻上级编制管理部门的部署要求,立足实际、高点定位、整体谋划,切实强化党的全面引领,攻破基层治理难题,积极创新改革举措,以“三原色”推动“三整合”改革提质增效,全力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

“党建红”引领 凝聚改革先锋力

 

坚持将党建的引领作用贯穿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全过程,以“党建+”为核心探索“1+4+N”的木渎改革模式,助力各项改革有力有序推进。

突出责任落实。设立改革工作专项小组,成立由镇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班子成员为成员的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压实主体责任,逐项确定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和时间节点,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组织体系。

强化组织保障。构建“党委一根梁柱、支部一座堡垒、党员一面旗帜”的联动机制,将支部建在123个三级网格上,推动党建网格与社会综合治理网格 “两网融合”。统筹公共用房、闲置场地、党员中心户等资源,打造党员教育、服务群众的阵地群,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集成指挥调度。建成镇集成指挥中心,搭建融合党建工作、审批服务、综合执法、网格治理、指挥调度等功能模块的一体化平台。吴中区编办定期组织“三整合”改革先行乡镇交流经验,聚焦集成中心性能优化提升,畅通镇级集成指挥中心与吴中区大数据局的数据共享渠道,在一体化平台的镇域地图内创建图层45个,通过接入“公安天眼”系统,可实时查看镇域视频画面近4000多路,实现数据动态收集、研判,确保流程自动化、决策科学化、治理智慧化。

“畅行绿”相伴 跑出审批加速度

 

秉持“便民高效、科学合理”理念,在吴中区编办指导下,木渎镇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推动资源下沉、人员配齐、权限赋予,将镇为民服务中心转型升级为全区首个行政审批局,聚焦服务的高品质提升,行政审批有温度更有速度。

推进“综合窗口”改革。聚焦“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我帮办”,全面设立“分区一窗受理模式”,真正实现受审分离、审核与现场核查分离、多门变一门、多窗变一窗、只跑一次的目标。完善便民服务设施功能,细化老年人专门窗口、残疾人绿色通道等爱心服务流程,不断提升大厅服务质效。

延伸业务审批链条。聚焦企业对时间与成本的头等需要,优化企业开办流程,实现“一网通办、一次采集、一套材料”,“企业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税务登记、社保开户、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等6个环节“一键压缩”,全流程审批最快0.5个工作日内完成。

 

创新专业代办服务。靶向出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复杂、时间节点交织等难点问题,成立镇项目服务中心,全程代办项目审批,探索“拿地即开工”全新模式。目前,已有联智康特、谐通光伏2个项目实现“五证齐发、拿地即开工”。

“执法蓝”护航 提升城市魅力值

 

树立“网格化+专业化”导向,以“基层治理一张网”与“综合执法一队伍”的有机融合,释放“1+1>2”的叠加效应。

网格多元联动。组建城市管理网格化队伍,发挥村(社区)、平台等多元自治主体作用,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探索联合公安、环保、卫计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工商等部门参与网格化管理,健全“一格多方、多元合一”的联勤联动机制。

锻造专业队伍。依托上级编办统筹,强化基层一线执法力量,将安全生产、劳动监察、城市管理、卫生健康、住房建设等5类执法职能进行整合。培养“一专多能,综合执法”的复合型人才,实现有限执法力量的最大优化。今年上半年针对322名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组织法制培训5次、业务知识考试2次。推行律师驻队制度,聘请律师团队推进执法规范化,已开展2次案卷评查、12次座谈会。

集中力量攻坚。针对文明城市创建、人居环境整治、城乡环境长效管理、污染防治整治以及“331”治理等重点工作,成立镇综合环境治理工作办公室,根据工作清单,发挥上情下达、协调指挥等职能,指导、督查属地及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全面提优木渎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环境。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