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吴江:“标准化+农业” 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 时间:2021-10-25 点击数:

乡村振兴首先要产业振兴,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科技兴农”的载体和基础,将农业的科技成果和多年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制定成“文字简明、通俗易懂、逻辑严谨、便于操作”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还能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在江苏苏州吴江,标准化也为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芡实具有独特的食疗和药用价值,被誉为“水中人参”。近年来,苏芡更是通过品种间杂交和远缘杂交等途径,培育了多个高产优质新品种。

为了更好地在全省发展“苏芡”,推广与应用新技术,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进程,促进经济收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去年,生元水八仙蔬菜专业合作社起草了江苏省地方标准《苏芡生产技术规程》。合作社理事长怀于生说,虽说省标《苏芡生产技术规程》时间还未满一年,但其实施应用效果已较为明显。“标准制定后,苏芡的生产品种及高产、优质、生态栽培技术得到了系统的规范,有利于苏芡在省内外示范推广。尤其是将薄壳苏芡列入加工‘嗑籽’(休闲食品)产品后,在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加持下,有效地推动了薄壳苏芡新品种的推广和‘嗑籽’新产品的市场化。”怀于生说。

“现在,我还有了‘老师’的身份。”怀于生笑着说,今年,怀于生多次受邀进行“苏芡生产技术规程”的培训宣传讲解,也多次去往外省帮助外省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并通过微信等互联网工具进行栽培资料发放和生产技术指导,为芡农排忧解难。

据了解,随着江苏省地方标准《苏芡生产技术规程》的全面推广和严格执行,当前,苏芡的品质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增产增收量达15%~20%,可以减少损失50%以上,此外,种植薄壳苏芡的新产区,亩净收入已达3000元~4000元,成功帮助大批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对于农业“标准化”能帮助农民走出致富新路子,家和蚕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祖根也深有感触。他积极开发蚕桑资源,在打开市场的同时,也顺势将其进行产业化推广。

这几年,他的合作社还定期邀请专家为蚕农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组织技术人员深入蚕农家中,帮助蚕农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生产环境,并及时了解蚕农的困难和需求,建立相关的数据库,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指导,有效实现了生产技术、生产过程标准化。

在杨祖根看来,“标准化”工作不仅可以提升产品质量,还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带动农户一起创业致富,避免农户们在创业路上走弯路。在杨祖根带领下,合作社于2015年起草了苏州市农业地方标准《蚕蛹虫草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在此基础上,2017年,合作社主导承担了江苏省农业地方标准《蚕蛹虫草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的起草制定,并于2019年8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面向全省推广。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合作社着手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当前正处于申报过程中。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