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岔河镇:秸秆变废为宝 打造美丽经济

来源: 时间:2021-10-25 点击数:

“打捆的秸秆,全部用于编织草帘,不仅不污染环境,每亩地秸秆还可以增收近300元。”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岔河镇,当地种粮大户赵建国的2000多亩有机稻陆续进入收割期,农民驾驶着机械在稻田里回收秸秆,开展综合利用。

 

岔河镇是一片绿色生态的鱼米之乡,浔河、草泽河等7条主要河流自西向东穿镇而过,连通着洪泽湖和白马湖,水稻种植面积18万亩。如何让稻田秸秆变废为宝,该镇坚持“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的绿色发展理念,健全村有秸秆经纪人、镇(街道)有秸秆收储站点(队伍)。秋收期间,各村(居)根据各自收割计划提前联系安排机械进行秸秆打捆与清运,做到日产日清,确保秸秆离田的有效管理。

 

同时,岔河镇通过市场手段来解决秸秆综合利用问题,与本地紫山食用菌等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合作,实现秸秆的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秸秆成为“抢手货”,农民们纷纷收集秸秆卖个好价钱。据了解,全镇秸秆离田及打捆面积将达8万亩,有效提升白马湖及镇域其它河流的水质,总磷量较往年有明显下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岔河初步显现,实现生态效益和民生效益双赢。

 

今后,岔河镇将进一步建立长效机制,扩大秸秆综合利用规模,依靠科技创新,增强技术支撑,将秸秆“变废为宝”,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和利用水平,为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美丽乡村作出更大贡献。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