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江苏淮安苗戴村:转变思路抓项目 致富栽下摇钱树

来源: 时间:2021-10-28 点击数:

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红窑镇,拥有416户1946口人的苗戴村曾经是个“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后进村”,村集体负债高达20多万元。

2016年起,省委扶贫工作队进驻苗戴,用三年时间帮助这个“后进村”“造血”,用的关键招数就是上项目,投入100多万元在村里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仅此一项,每年就为苗戴村集体带来收入12万元。在此基础上,省委扶贫工作队趁热打铁,向上争取资金29.9万元,为苗戴村建起一栋标准化厂房。村集体通过厂房出租,从此有了一笔相对稳定的收入。

 

2018年底,苗戴村摘掉了“穷帽子”,从“省定经济薄弱村”出列,圆满完成扶贫帮困任务的省委扶贫工作队也自此离开了苗戴。“扶贫队伍虽然走了,但他们发展经济的思路却给苗戴人带来了启发。”苗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苗学宇兴奋地说,“我觉得最大的启发,就是治穷和致富都有一个共通之处,得有抓手,这个抓手就是项目。”

苗学宇年纪不大,今年34岁,当过武警,做过辅警,在全镇村支书队伍中属于敢闯敢干的“新生代”。“项目”思维既已在心中扎下了根,苗学宇和村“两委”班子随即付诸行动,接连打出“项目牌”。

比如,招商引资。“我们引进了一个双孢菇种植项目,老板是福建人,项目起步的时候投资了6000多万元,目前总投资已经过亿。”苗学宇说,双孢菇项目占地50亩,带动村民就业200多人,人均月收入不低于3000元。

 

比如,生态采摘园。“占地330亩,南京老板投资的,已经从村里吸纳了20多位村民在园子里务工。”苗学宇觉得,“老百姓不仅可以拿到土地租金,还能通过务工赚取薪金,这条致富路走对了。”

除此以外,致富路上的苗戴村还发展了哈密瓜大棚项目。“一期240亩,清一色哈密瓜,全部用的温室大棚。”苗学宇说,“哈密瓜温室大棚的东面,我们准备再扩100亩,发展芦笋大棚。”

 

一个项目,就是一棵摇钱树。“去年,我们村集体收入首次超过了20万元,今年将再跨一个台阶。”苗学宇说,“口袋”鼓了,老百姓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从2020年起,村“两委”从村庄人居环境治理入手,打造特色田园乡村、生态水美乡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明年,整个苗戴村的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将全部完成,我们有足够的信心,争创省级‘最美田园乡村’。”苗学宇说。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