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熟古里:“三高一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2021年以来,江苏省常熟市古里镇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瞄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这一突出短板,以创建高标准农田、高标准蔬菜基地、高标准池塘、美丽生态牧场等示范基地为抓手,进一步巩固提升农业产业阵地,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现代农业质量效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田园。
高标准农田:小田变大田 农民笑开颜
2021年秋,位于坞坵村的江苏(常熟)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内,稻浪翻滚,不时有收割机穿梭其中,收获成熟的稻穗。“今年的水稻收成还是不错的,你看这稻穗儿大,籽粒又饱满,产量也比去年高了。”种田能手徐兵开心地说。
为更好发挥农业种植优势,做大做强优质稻米特色产业,坞坵村在依托自身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优势的基础上,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建设畅流活水、U型渠灌排水等设施,进一步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同时,坞坵村不断优化水稻种植结构,积极探索稻田养虾、稻田养鳖等生态循环农业养殖项目,培育绿色生态大米,精心打造“坞坵”品牌。2021年,坞坵村水稻种植面积3860亩,其中“稻渔”“稻虾”等综合种养达720亩。“标准化、机械化种植提高了稻米品质,综合种养则合理地改善了水稻的生长发育条件,在提升稻米品质的同时增加农民收益。同样一亩田,单种水稻,每亩收益不足2000元;种养结合后,亩均收益可达6000元,甚至更多。”坞坵村党委书记唐青说。
坞坵村水稻种植基地是古里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古里镇围绕“优质水稻、特色水产”,实现农业发展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2011年,古里镇现代水稻产业园被评为国家级优质水稻标准化示范区。2021年基本实现全镇3.1万亩高标准粮田全覆盖,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7%以上,全镇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及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率达90%以上。
高标准蔬菜基地:科技赋能 提质增效
2021年9月30日下午4时多,江苏康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连栋大棚里的臭氧发生器自动启动,这种绿色防控设备可以有效防治灰霉病等病害,对粉虱等也具有明显的防效。臭氧发生器在工作的同时开始播报大棚内的气温、湿度等信息,正在大棚里的管理人员拿出手机,通过系统查看一天的工作情况,为第二天的生产管理做好准备。
除了能通过手机监控臭氧发生器的工作情况,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手机遥控全自动水肥一体机进行作业,并随时监控相关数据,还可以远程遥控大棚的顶部设施,根据天气情况打开或者闭合顶部薄膜。据公司负责人李玲介绍,基地在建设之初就计划全面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在古里镇农业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基地积极采用“四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引领、新模式探索、新材料应用)进行生产,实现了高标准蔬菜基地全覆盖。2020年,该基地成功创建省级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
古里镇坚持推进高标准蔬菜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各农业生产基地主动引进新机械,采用新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2021年,古里镇立项建设绿色蔬菜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总面积达200亩,总投资达444.12万元,通过基地建设保障“菜篮子”供应,同时增强蔬菜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带动蔬菜产业向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
高标准池塘:助力渔业产业提档升级
“芦苇、香蒲、菖蒲,哪个更能体现李市江南水乡特色,哪个景观、净水效果更好?”在2021年常熟市古里镇(李市村)高标准池塘改造项目现场,古里镇农村工作局工作人员、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讨论池塘中水生植物的选择。
为推进全镇两大农业产业之一——渔业产业提档升级,2021年开始,古里镇决定对现代渔业产业园李市村核心区全面实施高标准鱼塘改造升级。改造任务计划分三区,涉及区域面积4772亩,预计总投资8388万元。通过改造,将实现园区渔业生产生态化养殖、标准化生产、智能化管理、规模化经营。
按照生产绿色化、园容景观化、功能多元化发展要求,古里镇计划建设一批布局科学、产业兴旺、设施完善、绿色循环、景观美化和管理规范的高标准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全面推进渔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到2022年,预计完成高标准池塘建设改造1.26万亩,切实推进全镇水环境治理及生态渔业建设发展。
此外,古里镇正积极打造坞坵尚牧农业美丽生态牧场,加快提档升级苏家尖新龙畜牧场,确保2022年建成投用,实现生猪自给率30%以上。
古里镇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高标准池塘、建设高标准蔬菜基地和美丽牧场建设等方式,不断推动农业产业提标升级,实现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生态绿色农业的转变,同时促进田容田貌和村庄环境的有机结合,依托铁琴铜剑楼、知旅街区文化游、波司登工业游、康博坞坵农业游,打造农文旅“全链条”融合发展模式,推进农业+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为现代农业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