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三治融合”绘就乡村治理美画卷

来源: 时间:2021-11-08 点击数: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基础,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进农村安定有序、和谐发展。

 

建强基层党组织。深化农村“红网格”建设,以党员中心户为抓手,逐步构建“基层党组织+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的工作网络,设立党员中心户8359户,提升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水平。坚持抓党建促联建,构建党建引领抓组织强功能、抓队伍强素能、抓活动强动力、抓人才强作用、抓投入强支撑、抓推进强落实的“六抓六强”机制,779个村与763户企业结对共建,村企共建党组织138个。

建设平安乡村。深化技防监控“村村通”建设,基本实现农村地区监控设施“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加快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建设,以“智治”为抓手提升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上线运行“淮安市社会治理一体化智能平台”,实现与省“苏格通”以及公安“蓝信”、110指挥、12345热线等平台联通联动,全市通过一体化智能平台共排查上报各类问题事项42.6万条,办结率达99.89%。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网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制定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三官一律”进网格系列规范文件,“三官一律”进网格率达100%,县镇村三级网格中心规范建成率均达100%。

推进乡村自治。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充分尊重村民、依靠村民、组织村民,培育清江浦区“院落自治”、淮阴区“楼栋自治”、洪泽区“邻里自治”和盱眙县“村民小组自治”等模式,推动村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决策”。

提高乡风文明。制定实施意见,深化拓展文明创建活动,改善农民精神面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县级及以上文明镇、文明村占比分别达92%、82%。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市所有县(区)、镇(街道)、村(社区)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全覆盖,建成253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形成四级实践网络和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开展移风易俗“十个一”系列行动,组建镇(街道)移风易俗劝导队伍95支。实施“结对子、种文化”百千万工程,组织开展“幸福淮安”惠民广场演出等文化活动。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