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丹阳延陵镇党委书记陈文俊:茅山老区有新招 千年古镇焕新颜

来源: 时间:2021-11-11 点击数:

延陵镇位于江苏省丹阳市西南部,与丹徒、金坛接壤,属于茅山革命老区,是丹阳的四大古镇之一,也是江苏省122个重点中心镇之一。延陵镇古时为邑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秦始皇二十五年,延陵为县,后又改叫毗陵。宋熙宁五年(1072年)前,延陵镇为古延陵县治,县城建设规模较大,后改为镇。

 

延陵镇总面积115.52平方千米,人口71892人,辖13个行政村,2个城市社区。延陵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产业特色鲜明,形成了以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服装、五金阀门等多个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优质稻米生产技术全省领先,创成全省“味稻小镇”,拥有花王、嘉贤米业等多个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近年来,我们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把发展农业产业作为首要支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拓宽了富民增收渠道;把建设美丽延陵作为第一要务,将村庄建设、环境整治、长效保洁一体推进;将培育乡村文化作为重要保障,在文化建设中扬新风、润人心、聚人气,形成文明和谐的老区氛围;将乡土人才培育作为核心举措,广开渠道、严选培优,让“乡创客”“土专家”“田秀才”大展身手,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2020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92亿元,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39元,同比增长5.5%。

 

旺产业,为乡村经济强筋健骨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离不开农村产业经济的有力支撑。一直以来,我们注重打基础、管长远,突出强化农业基础,深入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75万元实施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有序推进简渎河穿堤涵闸翻建,上新河、通济河堤防加固工程和度汛应急、排涝站维修保养工程,为农业产业规模化、现代化提供坚强支撑;强化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实现粮食播种面积12.8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6.2万亩,实现粮食产量5.9万吨以上,实现蔬菜播种面积0.9万亩。

在延陵“味稻小镇”地域品牌的基础上,我们发挥“嘉贤”、“顺源”等农业企业排头兵作用,进一步培育“延陵香米”国家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助力稻米产业发展。并结合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程,打造柳茹中草药科普园,集中展示中草药产品,目前场地建设已经完成。今年我们还围绕行宫“全国青虾第一村”品牌打造,投资120万元完成了行宫青虾养殖基地建设工程,构建水循环系统,提升水质和青虾产出质量。

 

优环境,乡村有“颜值”有“气质”

乡村振兴,最直观的变化在哪里?只有村民居住的环境跟城里小区一样好了,日子才更有奔头。我们按照以科学规划合理部署乡村发展格局、以生态治理带动乡村振兴的整体思路,坚持“内修人文、外修生态”原则,“美丽庭院”布点,“美丽乡村”铺面,特色产业支撑,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以点带面,全域推进。在点上抓攻坚,西庄湖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今年顺利通过验收,我们考虑在原有的基础上向西侧拓展延伸,沿湖打造独特的生态田园景观;开展环庄湖湿地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建设,以庄湖湿地为核心,对九里、宝林、柳茹3个行政村以及2个中心村、6个特色村、7个重点村进行整体打造。继续推进10个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和27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在线上强整治,强力推进路域、水域环境整治,主动融入“镜彩丹西”,形成美丽延陵“大环线”。投资260万元完成蒋胡线提档升级工程,投资200万元的丹行线亮化工程正在积极推进,投资85万元完成柳茹村入口、麦溪水泥厂2个节点打造。开展香草河生态廊道建设,打造滨河骑行体验带、城郊风情慢行道。在全域抓提升,我们与中建集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探索实施乡村治理全域整治项目,逐步引导一些村庄向老集镇集聚,腾出更多发展空间。同时,我们还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更深层次的教育引导和督促整治,不断激发群众参与到乡村事务的管理中,全民行动方得“村村美丽”“全域和谐”。

 

富口袋乡土文化助力增收

“农,天下之大业也。”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么建设乡村,是多年来我们一直思考的课题,为此,我们于变局中开新局,积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用一年一度的“季子文化旅游节”“季子诞辰吴氏祭祖日”“柳茹农民丰收节”“稻米文化节”等一系列主题文化庆盛事,吸引城市游客回归山野田园、走进青山绿水,成为新的旅游消费增长点。比如,每年我们在九里风景区举办的“季子文化旅游节”,吸引了游客近10万人次。如今,九里景区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我们在柳茹村举办“农民丰收节”,通过晒丰收、话丰收、享丰收,打造具有“延陵味”乡村振兴新平台,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了农业发展、农村增收、农民致富,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延陵路径。

 

育人才,为乡村振兴引才招财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我们以管好村级干部、机关队伍、本土人才“三要素”为抓手,多措并举严选培优,着力提升基层干部素养,有效培育高质量人才,为乡村振兴赋能。

在强化村“两委”班子建设上,通过“两委”班子换届,进一步调整班子队伍,年龄结构、学历水平进一步优化。实施“村年轻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出台《延陵镇村级年轻干部到镇机关部门跟班学习的实施方案》,坚持“一年四批次、全覆盖两保底”的原则,组织村级年轻干部到镇机关部门跟班学习充电。

在着力培育乡土人才上,积极开展乡土人才“三带”行动,充分挖掘民间乡土人才,在稻米种植、水产养殖、特色餐饮等行业中挖掘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传统手艺好的本土人才,发挥好谢桐洲等致富“领头雁”作用,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在推动机关干部“下沉”锻炼上,我们鼓励机关年轻干部到村组第一线和攻坚最前线去锻炼本领、增长才干,在疫情防控、秸秆禁烧等急难险重的任务中考察识别干部。近三年新录用的公务员自发组建了“青陵智库”青年智囊团,为柳茹、九里、西庄湖省级特色田园乡村项目建设、推动九里风景区建设出谋划策、贡献青年智慧和活力。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