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中:机械化、新技术保驾护航,农户丰收粮满仓
连日来,江苏省扬中市全面进入秋收好时节,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全市上下抢抓晴好天气收割、运输、晾晒稻谷,繁忙的劳动景象构成了一幅喜人的秋收画卷。
在位于扬中三茅街道的江苏省绿色优质水稻指南村示范片内,大片水稻已经成熟,数台收割机在金色海洋中来回穿梭,不一会儿,一块块成片的稻田已收割完成。随即,收割机驶近田埂,通过传输带将收割好的稻谷传送到等候在此的大卡车上,再由卡车将稻谷运送至扬中市粮食收储中心三茅库进行风干。在一系列流水线操作下,一片稻田很快完成了收割工作。
现场,忙着协调收割工作的扬中市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宋贞祥告诉记者,今年受天气影响,收割时间比往年晚了一些,工作人员正抓紧晴好天气加班加点抢收,目前,示范片收割任务已接近尾声。“产量不错,又是一个高产年。”宋贞祥说,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抓紧晴好天气,争取早日完成收割任务,做到颗粒归仓。
在扬中经开区德云村数百亩的高标准农田里,60岁的种粮大户陈学保抓起一把金灿灿的稻穗,在手上掂了掂,脸上笑开了花:“有这重量,亩产650公斤不成问题!”
陈学保是外地籍的“老扬中”,2007年,他从老家安徽来到江苏扬中,由此开始了长达14年的种粮生涯。如今,他在扬中各镇街区流转的农田已有2000多亩,专门种植水稻和小麦。“儿子、女婿,一大家子人都一门心思地扑在种田上。”陈学保对于自己的种田技术很有自信,他表示,有农技部门技术员专门进行指导,将农技知识普及到生产实践中,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进一步节省了成本投入。
多年种植,陈学保攒下了不少“家底”:5台大型拖拉机、3台收割机以及数台无人机、插秧机、植保机等,加上日常田间管理都是父子几人亲自上阵操作,省下了一大笔支出。“国家还出台了补贴政策,对农户购置农机进行补贴。”陈学保坦言,这些年,农业机械的普及让种田变得更轻松了。
记者了解到,今年,扬中共种植水稻7.5万亩,目前,已完成收割6万余亩,收割进度近九成。为帮助农户做好收割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各镇街区纷纷组建技术服务队,深入各田间地头进行水稻减损技术指导,督促动员群众做好秋收工作,最大限度提高收割质量,减少收割环节的浪费,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确保粮食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