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淳东坝街道: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为农业发展添底气
回顾“十三五”,全国粮食生产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472公斤,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这都得益于大力推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以来,南京市高淳区东坝街道紧抓“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不放手”,充分依托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支撑,立足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定位,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通过推广绿色种植、发展节水农业等方式,保护提升耕地地力。耕地质量不断提升,为牢牢把握粮食生产主动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坝街道一直以来把高标准耕地质量提升作为农村农业重大项目来抓,自2017年以来,东坝街道先后完成了游子山村和青山村片区、河南村片区、傅家坛片区等7个片区的耕地质量提升项目,总建设规模48607亩,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36775亩,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066亩,总投资2.3992亿元。就在今年的11月2日,东坝街道傅家坛村耕地质量提升片区项目顺利完成了区级验收工作。
什么是高标准农田?就是通过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且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高”在哪?村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验收后,村民叶和平走进田间惊喜地发现,一条条田埂不见了,多“长出”了几百亩地,高高低低的田块变得平坦,“细碎的‘补丁田’变成连片田,看着心里都觉得敞亮。”
高标准农田带来的惊喜还有不少。项目建成后,能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机械化耕作水平,大大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减轻了种地农民的负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大化调动农民种地的积极性。高标准农田实现了田成方、渠相连、路成网,能有效形成规模效应,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农田生产规模化经营将促使一部分农业劳动者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既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稳定。此外,高标准农田还能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减少灌溉用水量,相应减少了肥料、农药对水环境污染,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大大改善区内生态环境。
据农业农村部评估数据显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地质量能够提升1到2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到20%,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有了高标准的农田保障,农民更乐于种地,农业发展也就更加底气十足。
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关键抓手。东坝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抓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将对今后东坝街道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