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江苏宜兴白塔村:打造农旅融合综合体,驶上乡村振兴快车道
白塔村地处江苏宜兴西南丘陵山区的西渚镇,全村区域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5486亩,村民3020人。近年来,白塔村围绕“生态立村、文化强村、旅游富民”的目标,先后投入3亿多元,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全村已形成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四大产业、五大景区、七大展馆、八大高效农业基地,形成了动静结合、高低结合、老少结合的智慧旅游模式。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无锡市腾飞奖”等国家及省市级荣誉70多项。
筑牢强村富民产业基石
在高效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把南天竹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动作用,村党总支专门把南天竹种植户中的38名党员组建了南天竹党支部,同时成立了由400多户农户组成的南天竹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南天竹党支部副书记殷继华是全村南天竹种植的领头雁,至2020年底已有种植面积220余亩。通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全村有70%以上的农户种植南天竹,种植面积达3200余亩,2020年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在南天竹产业的带动下,又组建了苏南地区首家观光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900多户,村级负责做好指导和典型推广工作,带动村民发展观光采摘产业,其中黄桃、桑葚、葡萄等特色产业园已达1500余亩。目前全村建立了南天竹、樱花、茶叶、特色瓜果等八大高效农业基地,总面积超过了5000亩。南天竹产业让全村农民增收6000万元以上,观光采摘园让农民得利3000万元以上,全年销售各类农产品1亿元以上。特色产业的发展让全村人均收入新增3万元以上,村级集体新增收入120余万元,同时还辐射带动了本镇及溧阳2000多农户的发展。
打造白塔味道特色品牌
白塔村对具有浓厚本土特色的农产品整体策划、分头包装,创新打造“白塔味道”农产品品牌,并通过乡村旅游节、素博会等活动扩大知名度。2018年村里专门建立了“白塔抖音”新媒体工作室,通过抖音、淘宝、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帮助农民与商家对接。
2019年10月,白塔瓜果园种植的“秋月梨”获得第十届“神园杯”江苏省优质水果评比金奖以及2019年北京世园会优质果品大赛银奖,云芯禁果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锦绣黄桃”和继斌瓜果园的“火龙果”同时获得第十届“神园杯”江苏省优质水果评比银奖。2021年,白塔村万亩方合作农场的“魏可葡萄”,在全省产业发展大会暨江苏省优质葡萄品鉴推介活动中获金奖。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多次参加直播带货,不仅大大提高了“白塔味道”的知名度,同时也为村民增收拓展了新的渠道,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品牌推广、直播带货等举措,全年新增“白塔味道”销售额达1500余万元。
搭建红色文化旅游阵地
近年来,村党总支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把于伶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和星云大师的禅德文化作为白塔村的特色文化品牌加以发扬光大。先后建设了于伶纪念馆和于伶故居,让于伶的爱国爱家精神在白塔深深扎下了根。发掘保护了星云大师祖庭白塔寺旧址,兴建宜人书院,星云大师倡导的“三好”“四给”“五和”也成为白塔村民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民风建设的标准。
2019年,白塔村又突出“党旗飘红,产业透绿,民生添彩”这个主题,打造以白塔村党建展示馆为重点的红色文化旅游阵地,同时还深挖历史古韵,配套建成了“乡村记忆展示馆”“千年古窑遗址”。并通过新建“乡贤文化廊”“文明乡风廊”,展示村史村情及特色文化。在此基础上还创建了“江苏省妇女微家示范点”和“江苏省五星农家书屋”等。这些场馆还成为《中国作家》杂志社宜兴创作基地、江苏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无锡市“四千四万”精神教学点、宜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进一步擦亮“白塔文化”这张名片,还深入开展“党员示范户”“文明乡风沐农家”等活动,推动形成“以党风促村风、以村风带民风”的良性循环。
拓展乡村观光旅游通道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不断升温,白塔村在牵稼园自然风景区配套建设了一批“小而特、小而品、小而优”的特色景点,特别是山水相映的垂钓区、禅修文化的心宅、历史传承的白塔钟声等休闲区,成为游客游玩的好去处,新建的旅游环线则将各旅游景点串连成线。
在农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白塔村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和“空气好卖钱”的理念,有效地把自然环境与村庄建设有机结合,不仅留住了青山绿水,还让村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家园。农旅融合还有效带动了产业的发展,使村民口袋满了起来,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了5万元,比十几年前增长十多倍,村级可支配收入也从20年前30多万元增加到805万元。已有300余名年轻人回到白塔村创业就业,村里的农家乐、采摘园、抖音号、微信公众号、电商平台在年轻人的经营下,越来越好,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重点项目正在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