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南京高淳砖墙镇:芦蒿小产业背后的富民大文章
11月初的南京市高淳区,天气乍冷,而砖墙镇西江村的蔬菜大棚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西江村于今年10月栽种的首批芦蒿迎来丰收,村民们正忙着将芦蒿收割、捆扎……
土地“活”起来 村民“富”起来
“在这里干活离家近,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一天还能有100多元的收入,我很满意这份工作。”“我家有3亩土地,流转给村集体,一年就有3000元的租金,加上在这里工作的工资,收入还不错。”走进种植芦蒿的大棚内,村民们一边捆扎芦蒿,一边告诉记者在这里工作的情况。
今年9月,方圆家庭农场的负责人陈小方与西江村合作建立了这片150亩的芦蒿生产基地。由于芦蒿的种植不便于机械化作业,因此,从栽种到收获全部采用雇佣本地村民手工作业的方式进行,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更盘活了当地闲置的劳动力资源,让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最忙碌的时候,我们这里每天有70多人同时作业。”陈小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每亩地一年的人工成本超过8000元,加上土地的租金,每年可为村民带来近110万的收入。”
产业“旺”起来 乡村“兴”起来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近年来西江村围绕特色产业发展与推进“一村一品”开展了许多有益尝试,2021年,西江村更是将发展标准化蔬菜基地项目作为重点工作,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增收致富。西江村党总支书记卞文祥说:“我们对周边的市场进行了考察,发现芦蒿这种蔬菜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同时考虑到陈小方有过规模化种植芦蒿的经验,便选择和他合作建立了芦蒿种植基地。”
现在,西江村的芦蒿种植基地已经形成了集体提供大棚、村民提供人工与土地、陈小方及其团队提供技术与管理的合作方式,每年产值可达240万元,村集体从中分红约50万元,从而为西江村的发展不断“造血”,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目前,西江村还建成237亩标准化水生蔬菜基地,主要种植莲藕和水芹菜。接下来,这个村将不断壮大特色富民产业,让一个个“小产业”带来“大效益”,全力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写好、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