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平桥镇:激活系统思维 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平桥镇从筑牢基层党组织“主阵地”、用好社情民意“指挥棒”、打好公共服务“惠民牌”、答好兴村富民“时代卷”四个维度入手,在实践中激活系统思维,以办好办实民生实事凝聚民心,用发展实效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助力乡村振兴。
支部聚合力,党员“冲锋在前”。针对全镇各村部分党员常年在外务工这一现状,平桥镇党委创新思路,由各村党总支牵头,创建“云支部”,对流动党员实行常态化跟踪管理,做到党员“云端聚”、党性“心头记”、党心“葆活力”。在此基础上,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带领村民百姓走共同富裕之路。其中,炒米制作手艺代代传承的同兴村,30多户村民在党员葛晓鸿带动下,采取“抱团”发展的办法,流转土地1000亩用于种植糯稻,再把糯稻加工成糯米、生产出炒米,受到市场青睐。据了解,同兴村的炒米销售市场已覆盖淮安、盐城、扬州、泰州等城市的数十家商超,年产值达800万元。
村事顺民意,发展“鹞子翻身”。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平桥镇各村级党组织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服务群众的根本遵循,广泛征集民意、了解民情,干群连心铆足干劲致力乡村振兴。平桥镇沈庄村党总支书记管慧娟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村民们迫切希望村里对防渗渠进行加固、对村中道路进行亮化。为此,沈庄村“两委”迅速行动,用1个多月时间,完成了防渗渠加固工程,并在村中道路两侧新增了100盏路灯。张庙村党总支书记章吉喜在与党员、村民座谈过程中,与大家生发了这样一个共鸣:“壮大集体经济,必须想方设法盘活‘沉睡资源’。”根据这一思路,村“两委”在摸排基础上,从老坑塘、废河沟等方面做文章,整治出土地513.5亩,用于搞规模化种植,投入资金近300万元购置农机具、建设粮食仓库和烘干中心,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
改革唱大戏,服务“脱胎换骨”。今年,平桥镇在公共服务改革中“放大招”,对社会治理指挥中心、社会事业局、为民服务中心进行整合,实行集中联合办公,开辟出民政、人社、卫健、村建、政法、户籍、综合等16个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联合办公阵地除了具备办理镇级90项事项功能外,还承接了区政府赋予镇街的19项审批及公共服务类事项办理职能,真正实现了群众“只进一个门、能办所有事”。在此基础上,平桥镇在联合办公阵地设立了“协商议事室”,通过“码上议”二维码征集民情民意,为居民参与民主议事、畅通民声通道搭建了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