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迁宿城:“慧种”里的科技密码
11月5日,记者来到江苏省现代农业(梨)产业技术体系宿城推广示范基地——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王官集镇花园村,走在乡间小道上,只见道路两侧的梨树枝干粗壮,连绵成片。
一片梨树地里,村民王宜盛正在给自家梨树拉枝,“现在给枝干拉好,明年能多结不少梨子!”王宜盛开心地说着。
“这一片将近2000亩的梨树,树龄最大的63年了。”指着身后的老梨园,王宜盛告诉记者,他家也有七八十棵老梨树,老梨树挂果数量虽多,但品质一般。前几年,受市场冲击,梨子卖不出好价钱,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在王宜盛家的梨树地里,有一排长着茂密新枝的梨树很是扎眼,王宜盛介绍:“这排梨树是何站长给改良的,今年上半年结了很多果子,卖了个好价钱,现在可金贵着呢!”
王宜盛口中的何站长,是宿迁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蚕桑站站长、江苏省现代农业(梨)产业技术体系宿城推广示范基地主任何井瑞。2020年初,何井瑞和市里一群技术人员带着优良品种“苏翠1号”的梨树枝条来到花园村,使用高接换种技术对这里的部分老梨树进行嫁接,王宜盛家就是其中一户。
“花园村大部分梨树都是几十年的老梨树,果实品质已严重滞后于市场需求;老树树冠大、田间郁闭度大,导致病虫发生率较高。品种更新、栽培技术改良势在必行。”何井瑞解释,高接换种技术就是在原有老品种的枝干上通过劈接、插皮接等嫁接方法,长、短接穗结合,进行一次性换头,调优梨品种结构。
今年5月,王宜盛家改良后的十几棵梨树结出漂亮的梨子,一棵树就挂了近200斤的“苏翠1号”梨子,这正是市面上热销的优良品种梨子,价格是原先的早酥梨、白酥梨的3倍,王宜盛家喜获丰收。
“除高接换种技术应用外,梨园田间管理也至关重要。”何井瑞介绍,他们还对花园村的老梨树树体进行了改造,提高其冠层结构,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从而减少病虫害滋生,进一步提高果实品质。
同在王官集镇这片土地上,王官集镇四季采摘智慧农业园也将科技“种进”这片土地,将甜蜜留给人们。11月5日,在该园的智慧农业车厘子1号棚内,一排排车厘子树枝叶繁茂。工人们正精心为这些“宝贝树”进行管护,为明年车厘子增收做准备。
“对果树进行拉枝,可以增加果树的采光,从而提高坐果量。”技术员李长宝拉过一根细长的枝条,将其牵拉到一定程度后,再用绳子绑住固定到地上。“拉枝后还要对果树进行机械修剪,树形保持统一既美观又方便采摘。”
在车厘子温室大棚内的一角,村民姚金菊也正在给树木拉枝。“自打园子建起来,我就在这里干活,一天工作7小时,每个月能有2500元收入。”姚金菊说,园内拉枝、清理落叶的活,对她这个干农活的人来说,做起来并不累。能在家附近找到这样一份工作,她很满意。
“2020年8月,我们从泰州来到这里打造这片园区,采用智能化、机械化的方式管理园子。”王官集镇四季采摘智慧农业园负责人王金叶介绍,该园区占地350亩,规划建设智能玻璃温室棚面积16万平方米。目前,一期的智慧农业车厘子1号棚和二期的农业园2号草莓大棚已建设完成,三期大棚正在建设。
“园内所有的种植管理都是用农业物联网模式进行,安装在大棚内的数据传感器,能实时监测土壤湿度、酸碱度,并能智能控温,精准调节水肥比例。就算外面寒风凛冽,棚内也能温暖如春。”只见王金叶在手机上的智能控制平台上轻轻一点,大棚中的实时环境数据便跳了出来:空气温度21.6℃,空气湿度64.5%,光照……
王金叶告诉记者,园内的车厘子将在明年迎来丰产期。“今年养好根系后,明年一亩地能有500斤的车厘子产出。”对于未来,王金叶充满信心。
位于车厘子大棚对面的农业园2号草莓大棚,同样是一片绿意盎然,一排排错位的长支架上,一株株绿色的草莓苗茁壮生长着。这里的草莓并不是种在地面上,而是生长在半空中。
“这就是立体草莓种植,将传统的草莓栽培模式转变为高架立体种植,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又方便游客采摘。”王金叶介绍,“今年草莓种晚了,不然这会能有开花的了。”立体种植草莓一亩地能种植草莓苗1万株左右,是传统地面栽培的两倍左右。草莓“身下”的,都是有机土,这些土为草莓“量身定制”生长介质,可大幅度降低病虫细菌危害。
王金叶介绍,在草莓大棚内,也可通过手机远程控制玻璃、卷帘、风机等设备,调节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草莓12月底就能上市,可实现传统种植5倍的收益。”王金叶乐呵呵地说,从“会种”到“慧种”,科技种植让他尝到了更多的甜蜜,也托起更多人的农业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