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江苏盐城盐都:农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如果你说,没泡过杨侍村的温泉,没摘过仰徐村的葡萄,没住过三湾村的民宿,没到过三官村看过民俗婚礼,也没在泾口村感受过垂钓大赛,大家几乎能判定,你不太可能是盐城市区人。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乡村旅游的“五朵金花”,周边市民耳熟能详。令人惊艳的是,这边“五朵”开得正盛,那边又有新“五朵”吐露芬芳。
在盐城市民眼里,新“五朵金花”的魅力丝毫不差:花吉村的千亩葵花灿烂奔放、摄人心魄;塘桥村的番茄节、番茄公园红红火火、别有风情;千秋村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一派田园意境;花季园村的蔬菜大棚瓜果飘香,宜摘宜游;周伙村的草房子乐园更是集乡情、文学、休闲、娱乐于一体,成为老少咸宜的打卡地。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的新产业新业态。
盐都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以新产业新业态激活新动能,有力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努力描摹出乡村振兴的“美丽样本”。
筑牢产业根基,以“特”赋能
建强特色园区,是厚植产业融合根基的关键举措。盐都区聚力建设“一镇一园一特”,建成特色农业园区11个,培育草莓、葡萄、桃梨、花卉、大闸蟹等特色产业,盐都草莓、大纵湖大闸蟹、尚庄番茄等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盐都草莓”品牌估价达7.1亿元,实现产业全面开花。盐都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跻身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创建名单。
培植“农工巧匠”,才能绘好乡村发展的工笔画。盐都区大力实施“乡村工匠”培育工程,深入挖掘“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新培养了一批以秦程蛋品程彤、一米草莓刘呈媛、宇公食品王艳为代表的“新农人”,在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品牌创建等多方面给予他们优厚奖补扶持。同时深入生产基地开展“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帮助企业开良方补短板,不断提升企业发展层次。
提升传统工艺,让“老字号”更适应新市场。按照保护、创新和发展相结合原则,探索本地葛武嫩姜片、秦南咸鸭蛋的传统制作工艺与现代科技、工艺装备的有机融合,引进新的清洗、分级、杀菌等加工生产线,实现“新瓶装旧酒”,赋予传统工艺新的发展活力。
深耕品牌建设,以“精”吸睛
打造精品景点,营造群星闪耀。盐都区积极开展休闲农业示范创建,建成盐渎花吉葵园、学富施湾冬枣种植基地等一批休闲观光景点,成功引进草莓组培育苗、向日葵两季高产栽培等新模式。湖塘花海、潘黄四季农庄创成省级休闲农业主题创意农园,台创园台海花卉港创成省级农耕实践基地,大纵湖三官农庄创成省级康美基地。
编排精品线路,实现串珠成链。围绕S125、S331、蟒蛇河以及西部旅游公路沿线加强策划包装,将道路两侧的农旅景点串联起来,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和红色文化的主题,精心安排精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编排的“夏季赏荷摘果游花海之旅”入选2021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旅行(夏季)精品景点线路。
兴办精品节庆,催化产业蝶变。突出休娱互动、人文融合,围绕农业生产、农家生活、农村习俗等进行创意策划,成功打造尚庄番茄节、大纵湖螃蟹开捕节等农事节庆品牌,成功举办第五届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和第九届世界草莓大会中国分会,并夺得第十届世界草莓大会举办权。
挖掘农业内涵,以“创”引人
构建创意景观小品,一地一景引人。盐都区依托里下河湿地风貌和特色产业基础,结合旅游公路建设,通过融入文化、科技、美术、动漫等创意元素,建设一批稻田景观、荷塘花海、生态廊道等美丽田园景观小品,推动农业景观化发展。盐渎花吉千亩葵园以向日葵为IP主题,通过产学研合作,打造向日葵观赏和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楼王、秦南等地以稻田为“画布”,以彩稻为“画笔”,共同绘制了“乡村振兴”“建党100周年”等主题稻田画。
开发创意休闲产品,件件精致诱人。顺应旅游消费需求,以生态健康为卖点,大力发展“后备箱”经济,整合特色农副产品和乡村文创产品等产品资源,在产品加工、品牌包装、用途转化等方面加大创新,开发一批“外形美观、创意独特、质量优良、底蕴深厚、便于携带、价格亲民”的“伴手礼”。
设计创意体验项目,沉浸互动留人。加强创意策划,完善基础配套,设计开发多种农事体验活动,营造浓郁的主题氛围,让游客感受乡村文化的乐趣,吸引游客观光消费。盐都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推出草莓认植活动,激发小朋友爱护植物的乐趣;秦南泾口推出垂钓摄影比赛,助力人们感受秦南特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地理环境,为垂钓客们提供互相交流、切磋技艺的平台。
“我们将进一步丰富内涵提升品质,突出‘好看呢’建设新景点,突出‘好玩呢’发展新项目,突出‘好吃呢’创造新美食,突出‘好住呢’开发‘新民宿’。”盐都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农业农村条线将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四牌联创”目标,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农旅深度融合,书写乡村振兴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