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州海陵区:找准发展突破口 拓宽村级“增收路”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华港镇通过内部挖潜、外部借力,整合资源、上争项目、激发活力,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据了解,华港镇下辖13个行政村,2020年经营性收入仅417.9万元,其中,8个村的经营性收入低于35万元。资源利用低效、基础设施薄弱、发展思路不宽等问题成为制约村级增收的重要因素。为了突破瓶颈制约,华港镇坚持因村施策,有效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狠抓工作落实。
党建引领,高点定位形成增收合力
牵头谋划“扣”主题。华港镇先后召开了5次书记项目研讨会、进行了11次现场调研,找准村级增收的方向,制定下发了《华港镇“乡村振兴金点子”征集活动实施方案》,形成了党委点题,组织破题,镇村解题的工作格局。
把脉问诊“找”问题。全镇逐村召开座谈会,摸清家底、掌握实情、找准症结,并确定增收路径,形成了“三资”排查、乡贤能人、任务落实、五年规划等“四张清单”。
全程推进“解”难题。统筹党群工作局、经济发展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和6名区委选派“第一书记”形成合力,通过看现场、听介绍、晒成绩等方式,帮助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阻碍。
靶向发力,因村制宜落实增收举措
“内部挖潜”唤醒资源。加大土地整理,做活土地文章,村书记是关键。聚焦低产地资源,四个村化被动为主动,整合发包低产地2000亩,农户每亩增收750元,村集体增收70万元;聚焦低洼地资源,双烈村流转低洼地400亩,增收8万元。
“外部借力”整合资源。整合多方力量,加大项目上争,镇党委牵头协调洽谈光伏产业项目,每年可增加村级收入40万元;现场调研指导李家庄村申报泰州市特色田园乡村,积极上争河道整治项目;上争卤西灌区项目、龙溪港退圩还湖项目方案现已报送省水利厅,明年有望实施到位。
“支部引领”用活资源。拓宽发展思路,规范有序运行,党组织是基础。溪西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形成了“党组织+股份合作社+农户”模式,流转土地1000亩,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元;野营村与有关公司联合成立合作社,形成了“党组织+村社合一”的工作格局,打造“绿野营兴”农产品品牌,目前已实现销售额260万元,预计村集体收入今年年底将翻一番。
建章立制,全面持续激发增收活力。
出意见、抓长效。华港镇进一步完善了《华港镇村干部联绩计酬的实施意见》,构建起“基本报酬+绩效考核+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的报酬机制。
评先进、重激励。制定《“吾兴华港”之党员激励实施方案》,对按序时完成的项目进度的三个党组织分别给予6000元的奖励,对全过程表现突出的8名干部予以调整重用。
固模式、强推广。不断完善合作社运行管理制度,通过支部带领、干部带头、群众参与,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活力。今年以来,全镇13个村实现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超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