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浦口区:打造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共管格局
今年以来,浦口区积极落实省、市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机制改革要求,摸清全区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家底,制定了共计22类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清单,陆续出台《浦口区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工作方案》《浦口区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实施细则》《浦口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暨养护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及《浦口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同步落实制度》等一系列支持政策、配套制度。同时,运用网格化、科技化手段打造共治格局,实现全区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全覆盖。
网格社会治理,实施精细管控
各街道驻村领导联动村组干部、保洁员、网格员实行全域公共基础设施网格化管护,确保每个区域都有人管护,通过网格化、链条式、全覆盖管护到村到户、到边到角,发挥网格化精准管护的优越性和高效化,严防细查消除管护“盲点”,推动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与网格同向,增强协同效应。
创新科技助力,“无人机”巡查监测
在永宁街道试点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管理举措,开启“无人机”巡查模式,形成“人防+机防”管理新模式。利用无人机高度、速度优势,对辖区道路、绿化、农桥等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大范围巡查监测,实时、精准监控发现的问题情况,形成问题清单,联系相关责任人进行靶向整治,有效提升管理质效。
打造共治共享格局,提升群众参与度
依托各街道大讲堂、乡贤会、党史馆等活动阵地,邀请乡贤、支部书记、垃圾分拣员带头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开展“美丽庭院”“公共基础设施维护先进组”等评比活动,不断挖典型、树模范,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环境,引导群众参与构建共治共享格局。
健全督查考核,跟踪问效到位
建立“三方”督查机制,一是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门、街道、社区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作用,对管护进行日常巡查,对管护不到位的责任人进行教育批评和问责;二是发改委会同财政局和第三方对行业管护情况进行定期督导,根据现场和台账检查情况进行问题反馈,督促整改。三是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监督工作,在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牌中明确责任人信息及监督电话,以查促改,跟踪问效,努力实现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全员参与、同抓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