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2021张“真心卡” 凝聚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合力
近日,江苏镇江率先在2个试点村发放了2012张“真心卡”,当地村民由此进入了镇江市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一体化平台,不仅可以在手机端上报基础设施的状态,还可以查询到对应的管护人员信息,实时了解问题处置情况,最终进行评价形成闭环。
今年,镇江市发改委在全省率先研发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一体化平台,实现数字化管护,打造村民指尖上的“12345”,将管护最新动态、最新理念传递至基层,深入民心。目前,平台一期覆盖镇江扬中市八桥镇11个村(社区)、10828户、3.54万人,丹徒区槐荫村741户、2275人,敖毅村700户、2300人。
在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运行数据精准分析的基础上,村民可通过平台上传维护诉求,再由管护人员迅速受理并进行维护处理。一键上传、联动管护、即时反馈、满意测评全流程闭环式处理,让数据在管护路上一路“跑在前”。
为了让一体化平台进入更多村民家中,镇江市发改委推出“真心”服务卡,以户为单位,发放到镇江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一体化平台一期试点村的村民手中。卡片背面印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一体化平台二维码及安装方式,便于村民即时下载安装。考虑到年老村民和特殊群体通讯设备使用状况,卡片正面印制农村党小组长、村民组长、网格员联系方式,便于老年村民和特殊群体通过电话上报管护诉求。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镇江还尝试编制“党小组网络+村民自治网格”,发挥党小组、村民网格“双细胞”作用,推进“两长共建”“两网共织”,快速凝聚管护合力;各村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原则,在发挥农村党小组长、村民组长基层工作“两条腿”作用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管护着力点前移至农村“两小”组长上,使之成为日常监管的骨干力量。
此外,结合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镇江各地还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解决经济相对薄弱村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家庭的就业问题,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