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南京江宁:打造有温度、有力量的乡村联合体

来源: 时间:2021-12-14 点击数:

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牌坊村充分发挥“茶乡浓情”党建引领作用,结合“如愿茶乡”精准定位,探索基层治理“四航”体系,创新打造有温度、有力量的乡村联合体,为建设更具活力、更加和谐的新乡村提供了“牌坊之治”的范本。

 

信息精准夯基础,探索党建领航精细化治理体系

以党建品牌为引领,江宁街道牌坊村进一步推动“茶乡浓情”党建创新品牌落地落实、深入深化,充分发挥村“两委”、党员、村民在村建设服务中的作用,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优秀党员示范户评选等系列活动,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精准扶贫等方面引领作用,鼓励农村党员积极投身“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特别是推行了茶乡党建联络员制度,为5个党支部各选配1名年轻党员作为党建联络员,为基层支部“三会一课”规范、党员志愿服务创新提供了保障。

以网格体系为依托,江宁街道牌坊村建立“村两委、网格、自然村”三级乡村网格精治体系,覆盖19个自然村,充分放权赋能到网格,畅通协同联动机制,绘制出牌坊村民情地图,为村民提供精准化、网格化管理与精细化、专业化社工服务,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实现网格治理服务向更深更细处下沉。

 

以项目赋能为抓手,江宁街道牌坊村启动“乡村家庭激励计划”,面向村内低保及困难家庭,如“王大哥竹艺”家庭激励案例、外来务工家庭的家庭卫生环境改进及家庭教育计划等,坚持“社工使能、村委协同”的理念,通过组建一支由党员、民政专干、网格员、包村村干部、社工、心理咨询师、高校社工专业师生团队构成的家庭激励计划支持队伍,根据每户家庭实际需求,进一步链接内外部资源为其家庭赋能,促进服务对象家庭功能的恢复,改善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重塑家庭自身及社会资源,提升对周边环境的适应性。

增收致富促提升,探索产业续航特色化发展体系

2013年,江宁区率先提出国企下乡、村企合作思路,建立村企合作长效模式,引导当时的江宁交通建设集团、江宁旅游产业集团联合江宁街道及牌坊村打造了如今全国闻名的黄龙岘茶文化村,成为引领江宁国企资本下乡的示范标杆,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激发村民参与村级事务治理的积极性,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共同富裕之路提供了成熟模式和丰富经验。

江宁街道牌坊村创办岘里乡学院社会企业,着眼本土农、茶、旅等特色本土乡村资源及乡村产业,面向不同受众推出茶文化体验农园、农耕文化体验等课程,探索了一条集产业发展、学习教育、交流体验等于一体的新实践路径。

 

同时,江宁街道牌坊村协助组建黄龙岘农家乐协会、茶叶专业合作社、民宿行业协会等本土组织,定期召开茶乡夜话、新青年交流会,共商生产经营、行业发展,激发其参与乡村集体事务决策的主动性,推动了村文体广场公共空间改造、景区烟头治理等公共议题的解决。牌坊村还开设茶乡农民学堂,组织村民学习销售、农产品包装等知识,提升了村民自治水平,实现了村民自治与村级组织治理的良性互动和有效衔接,形成了与其他社会组织协同共治的新局面,逐步提升了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多维联动齐发力,探索资源护航多元化支撑体系

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党建引领、产业联抓、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等方面,整合相关政府部门、国有企业、社会组织、高校等34家主体单位,江宁街道牌坊村率先建立了茶乡振兴资源库。启动了茶乡青年促进计划与“黄龙岘和TA的朋友们”主题招募,吸纳有情怀、致力于农业农村事业的企业、团队、匠人等团体或个人参与进来,全面激发茶乡振兴新活力。

 

江宁街道牌坊村以公益创投项目落地、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专业社会组织社工驻村开展专业化服务,运用“整合社会工作”的方法策略,以“儿童”和“女性”作为农村社会工作的突破口,开展青芽课堂、茶乡丽人成长营服务,并逐渐将服务对象拓展到全村各类特殊群体,为低保、残疾家庭开展个案服务,链接社会资源,用专业方法激发内生动力。除了引导现有社会组织更好为村民开展服务,江宁街道牌坊村还建立了茶乡社工联动机制,强化本土社会组织培育与孵化,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乡村治理场域中的专业力量,打造了“全国首家社工服务村”,形成了“政社互动”“三社联动”良好局面。

江宁街道牌坊村推出“茶乡振兴基金”,围绕社区资源资产建设、乡村人才梯次建设、茶乡自组织能力建设等主题拓展基金来源与使用范围,推出“三补一奖”、茶乡焕新乡村微更新、茶乡种子库、萤火虫保育等特色服务,通过社区基金整合多元主体的资源优势,搭建乡村共治平台,促使各方力量产生联结和互动,进而促进多元主体关注、参与、推动社区的整体治理发展与城乡互助。

 

全面升华塑文化,探索心灵远航长效化价值体系

依托茶乡浓情党群服务中心、茶乡浓情党群微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江宁街道牌坊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通过“心话e传”微信群、“如愿茶乡”微信公众号线上微课堂、“茶乡之声”村村通综合广播等,在潜移默化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完善村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及“三会”功能落地,试行家庭诚信积分;成立老胡工作室,培养“法律明白人”,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并配备专业法律顾问,配合协调矛盾,参与村内重大事项决策、合同合法性审查,还免费为村民提供“茶乡说法”线上普法、线下法律咨询等服务,以良法促善治。

此外,江宁街道牌坊村还壮大“青芽青少年志愿服务队”“青枝大学生志愿服务队”“青林亲邻志愿服务队”茶乡“三青”志愿服务队,截至目前队员约400余名,总服务时长3800余小时。江宁街道牌坊村还通过组织“三青”志愿者收集整理牌坊村志、战备林场知青回忆录等形式挖掘牌坊村历史,展现历代牌坊村村民团结、奋斗、奉献的“茶乡精神”;通过开展茶乡音乐节、茶乡运动会、岘里年货大集三大茶乡特色文化活动,唤起村民共同的文化记忆,留住乡土、守住乡愁。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