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南京高淳:一张清单和一张网 精准管护农村公共基础设施
“这条路原来只是3米宽的水泥路,现在是6米宽的柏油路了,出行更方便了。”12月7日,南京市高淳区东坝街道东风村村民濮阳春年站在村上今年新修的农路边高兴地说。为了改善村民出行条件,今年5月,东风村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着力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围绕‘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的目标,我们将加强道路建设和管护力度,切实打通村上发展的‘大动脉’,增强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的带动力。”东风村党总支书记汪伟说。
农路、管网、涵闸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今年以来,高淳区在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优化完善《高淳区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努力构建“权责明晰、管护到位、机制健全、城乡一体”的长效管护体系,切实让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运行顺畅、综合效益全面发挥、农村居民普遍受益。“通过认真梳理,我们出台了《高淳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清单》,明确管护内容、管护主体和管护方式等,坚持‘一张清单’管到底,确保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有人管、有钱管、有序管’。”高淳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高淳区的“一张清单”涉及交通运输、垃圾分类、生态环境、文化、体育、卫生等19大类135小项的内容,涵盖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各个方面。
为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高淳区还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融入基层网格化治理,提升管护质量和水平,实现管护“一张网”。作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固城街道花山村通过“网格化+”模式,对村庄道路、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和公共绿地等实现精准管护。同时,这个村还通过入户宣传等方式,积极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共建美丽家园。花山村妇联主席张婷婷说:“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爱护、管护公共基础设施已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我们将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行动,不断提升管护质效,让这些基础设施更好地服务村民。”
下一步,高淳区将全面落实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管护责任,以扎实举措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长效管护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