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盐城大丰益民村:围绕乡风文明,打造特色田园乡村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追求与日俱增。自确立特色田园乡村试点以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万盈镇益民村两委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要求,以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申报创建为契机,投入到创建工作中,紧扣“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主题,让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作为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的新载体,用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汗水浇灌出美丽、宜居、充满活力的新益民。
昔日盐碱地,今朝聚宝盆
“这里原本是一片盐碱地,长满了芦苇,雨天一片水,晴天一摊泥,就像人皮肤上烙着的一块伤疤,每每路过时心里很不舒坦。”家住益民村五组的潘老伯在农业园区臻果园家庭农场一边修剪果枝,一边介绍说,“没想到柏油路能修好,现在大家出行都方便了。这一大片包括我们家里流转的土地共有12000多亩,全种植了精品水果,还建设了旅游度假村。每到挂果季节,过来旅游的城里人可多了。”
位于益民村、地处351省道和226省道大夹角的万丰绿茵农业高效示范园区内,常日充溢着丰收的喜悦。“4月樱桃迎春来,6月蓝莓酸甜鲜,7月葡萄满园香,9月猕猴桃采摘忙”,这是该园区特色水果采摘基地的丰收图景。果园丰收的同时,在果品相关的深加工厂里,蓝莓干、桑叶茶等一个个精美的商品也正在出品。农业基地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纷至沓来,也让万盈农民在产业链上鼓起了“钱袋子”。天池湖度假区里的中国盐垦博物馆向人们展示着大丰的盐垦文化,同样吸引了无数外来游客驻足观看、细细品味。以旅游集聚产业,以产业支撑旅游。如今的益民村正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一路驰行。
旧貌展新颜,幸福看得见
走进益民村,微风拂面,水清岸绿。荒草丛生、沟壑纵横的乡间泥土路早已变成崭新的柏油路干净整洁、纵横交错,道旁点缀着绿树红花,一排排白墙黑瓦、错落有致的崭新农房拔地而起,党群服务中心里居民练舞的音乐声不时传来……工业园区厂房规划整齐、农业园区家庭农场有序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序推进,一幅秀丽的田园乡村新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以前我们村的二排河到夏天就有味道,河堤也都被杂树遮盖,不少河段还养了鱼。经过整治,现在河水清澈了,河边进行驳岸并安装了护栏,河堤也修成了健身步道,两岸还种了花草、垂柳,清清爽爽。”益民村二组村民丁女士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带来的幸福感深有感受。
村民们笑开了颜,万盈镇益民村党总支书记陈勇同样感慨颇多,村庄的每一次整治,他都参与其中。全面清除乱堆放、乱搭建,修筑驳岸,清理河塘,黑化道路,出新墙面,河边花坛安装围栏,铺种草坪,增设健身器材、村牌、宣传栏、垃圾分类亭等设施……如今的益民村处处洋溢着活力与干劲。
“我们在村庄原有肌理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乡土材料、老物件、农耕器具,塑造独特的村居风貌。” 陈勇提到,益民村独有的村居特色是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的源头活水。厚植生态底色,突出发展特色,彰显乡村本色,益民村在美丽蝶变中,写出居民幸福大文章,也留住了万千浓浓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