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淮阴区长江路街道:注入人才活水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 时间:2021-12-14 点击数:

初冬暖阳下,江苏淮安淮阴区长江路街道果林村四组的蔬菜大棚里,一箱箱堆放整齐的青萝卜正整装待发。“以前,我们种菜靠天,一斤萝卜只能卖七八毛钱。现在大家都知道,要想种菜致富,还得懂技术。”菜农陆玉林感慨地说道。 为了让萝卜插上科技的翅膀,果林村积极向农技专家学习,摸索出一套科学种植管理模式,种出的萝卜品质和售价都远高于别的村。今年以来,长江路街道通过人才+基地+合作社的形式,先后引进了徐梅玫瑰园、三朱黑松等产业,仅果林村就增收200余万元。

近年来,长江路街道认真落实党管人才责任,把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把人才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与高质量发展同步推进,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业创新活力。

 

紧盯发展所需,优化引才环境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只有不断完善服务保障,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营造有利于人才干事成业的服务环境,打造合适的人才发展生态,才能引人才留人才,实现“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长江路街道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持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抓好人才工作,加强对优秀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同时进一步加强人才政策宣传,大力宣传 “淮乡人才”“淮安市333产业人才”“淮上英才”等人才政策,着力营造全街道关心、支持、参与人才工作的良好风尚,从而为广大人才营造安心舒心的舆论环境和工作环境。

 

围绕择才求贤,强化队伍建设

为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长江路街道努力形成“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 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的人才工作局面。一方面,街道着力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力度。积极落实“淮上英才”计划,持续推进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申报以及淮安市“333”产业人才摸排,排查上报在北京、上海、深圳的淮阴籍乡贤人才28名,并推动淮阴区企业全职引进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49名;另一方面,街道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提升本土人才存量质量,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招才引智活动。以人才振兴为抓手,全面排查和培养孵化能工巧匠、致富能人和高学历人才,成功申报“淮乡人才”4人。打造果林村“淮乡基地”,做好“淮乡人才”培养、管理和激励等工作,坚定产才融合发展方向,激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聚焦筑巢引凤,打造人才磁场

“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引才的关键是为人才提供良好的服务政策,做好保障工作。长江路街道高度重视对经济发展紧缺急需人才的预测、统计、规划和收集整理工作,并强调做好人才队伍的建设、服务、数据整理和管理工作。目前街道已建立好人才信息数据库,收录了120多名人才信息,并做好相应跟踪管理服务。

长江路街道树牢“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的理念,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需求制定个性化、全方位、多维度的服务清单,想人才所想、急人才所急,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作用,积极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沟通,定期召开联系协商会,及时解决人才在户籍办理、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签证办理、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生活服务等各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回应人才期待,放大“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的磁场效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