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江苏邳州:艾山脚下的“致富经”
村集体经济从零收入到年入290多万元,江苏省邳州市铁富镇艾山后村近年的发展,可以说是有效印证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让我们走进艾山后村,看看这个小村子如何做通土地文章,通过发展特色高效农业走上致富路。
价格行情好 村里白菜不愁销
在铁富镇艾山后村村集体农业公司的白菜种植基地,成片的白菜长势良好。蔬菜经销商徐启铭听闻这里白菜种植规模较大,前来看看长势情况,准备预定200亩的订单,发往江苏徐州、山东等地。“今年受天气影响,白菜上市较晚,价格行情好。”徐启铭说。
像徐启铭一样,前来看菜的经销商络绎不绝,这让村党支部书记王贺善对今年的收成更有信心了。他说:“去年总收入290多万元,今年肯定得超过这个数字。”
从离乡到返乡 向土地要效益
村里能有如此收入,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王贺善介绍说,2016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之前,自己虽然常年在外做生意,但一直心系家乡。但是,在接手村里工作,了解到真实经济状况后,王贺善顿时没了信心。“村里零收入,无法开展任何工作,只要开展工作都得到外面去借钱。想给百姓办事,想让百姓日子好过,那就得带动百姓致富。”
通过公共空间治理、平台发包等方式,村里逐渐有了收入。在此过程中,王贺善意识到,村里有着8500亩的土地资源,但土地价值远未挖掘出来。“百姓一年种一季玉米、一季小麦,一亩地最多赚1000元,咱村的百姓平均拥有土地一亩半,每人一年也就赚1500元。”王贺善说。
于是,王贺善找来全村党员代表、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大家围坐在一起,集思广益,找穷根、开方子。“决定通过规模经营,向土地要效益。”
产销一条龙 村集体和村民同频富裕
土地流转后,村民从土地解放出来,收入更加多元化。村民张希芝说:“把土地承包出去后,安心在家带孙子,平时去种植基地干活,每天还有80元的收入,日子很自在。”
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不少村民跃跃欲试。去年,村民武维忠把自家土地流转出去后,也承包了几十亩土地。“原来的8亩地不集中,现在流转给村里后,我再包过来,土地集中更好管理。只要我们种,村里提供技术指导、负责销售,没有后顾之忧。”武维忠说。
像武维忠一样,越来越多的村民享受到规模经营的红利。看到群众态度的转变,这让王贺善感到欣喜,干事创业的信心更足了。2019年,艾山后村在前期基础上,又流转近1000亩土地,2020年,接续流转1000多亩土地,并通过土地流转、公共空间治理,将溢出土地收归村集体,加上村集体农业公司600亩的规模化种植,2020年,艾山后村集体收入达290多万元。
村里有钱改善环境 群众生活更舒心
对于如何分配村集体收入,王贺善说:“每年我们都拿出一部分,给困难户分红,另外剩余的钱,用于发展村里的公益事业,整治村庄环境,硬化、美化、亮化道路等。”
如今,在艾山后村,村民不出家门就有钱赚,生活环境越变越好,党员群众的关系更是十分融洽。“只有先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村庄才能文明和谐。只有党员和干部把责任负起来,村民才能富,村子才能强。”展望未来,王贺善有着新的规划,“村里大约有8500亩土地,现在流转了3000多亩,2022年争取再流转1500亩。以后准备建一个冷库,以冷库为基础,延伸净菜加工,给村里办一个企业,让咱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