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路上丨江苏宿迁经开区南蔡乡:大棚经济好“丰”景
产业兴旺,致富有望。眼下,正值瓜果蔬菜上市的旺季。近日,在宿迁经开区南蔡乡新蔡村高效温室大棚内,满目绿色,硕大的茄子挂满枝头,种植户汤中良正忙着采摘、装箱,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
“瞧我家的茄子,个头多大。芹菜和西红柿也熟了,都可以采摘了。”汤中良介绍,他家承包的蔬菜大棚是村里投资建设的,全部都是智能温室大棚,可实现全自动化、智能化控制。“一个大棚只需要一个人管理就行,产量也比以前提高很多。明年我们准备扩大规模,再丰富点品种,把日子过得更好。”
“我们建设这个智能温室大棚的初衷就是想发挥大户带动的作用,做给农民看,带动农民干,实现农业高质高效,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新蔡村党支部书记母长才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发展,新蔡村目前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超过3000亩,已经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有名的蔬菜专业村,全村近75%的村民种植蔬菜,每年可产蔬菜1.5万吨,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拳头产品——茄子和芹菜。2022年6月和12月,南蔡芹菜和南蔡茄子分别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记者看到,连片的蔬菜大棚一眼望不到头,水泥路全部硬化到了田间地头,装满蔬菜的车子一辆接着一辆驶过。在新蔡村蔬菜交易市场里停着几辆卡车,一筐筐蔬菜等着被装箱转运,远销南京、苏州等地。
“今天卖得咋样?”“还不错,卖了1000多公斤……”菜农们互相寒暄。“自从蔬菜大棚建成,还没到收获季节,就有收购商提前上门联系,价格也合适,感觉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村民时先栋告诉记者,现在依靠种植蔬菜,一个大棚一年能挣两万多元。
据了解,新蔡村结合农业结构调整,采取“基地+种植大户”发展模式,将合作社、农户拧成“一股绳”,探索出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市场”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科技助推等方式,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发展蔬果产业,致富的种子在一座座大棚里生根发芽,蔬菜基地不断转型升级,走出一条发展特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未来,我们还将依靠科技提质增效,加大新品种的引进,提升整体种植水平,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蔬菜种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以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母长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