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474万亩小麦喜开镰 精细操作节粮减损

来源: 时间:2023-05-31 点击数:

江淮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这两天,在江苏淮安,474万亩小麦陆续进入成熟收获期,农民们抢抓农时,开镰收割。

布谷声声麦苗黄,又是一年农忙时。盱眙县河桥镇的龙泉村七千亩小麦正值收获期,金灿灿的麦田里,5台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吃”进麦子,“咬碎”秸秆,“吐”出麦粒,机器在田间地头轰鸣,“诉说”着丰收的喜悦。“我们正常早上六七点钟出来,收割到晚上六七点钟。每天大概能收六七十亩地,每亩价格在六七十元左右。”农机手韩涛这两天连续作业,忙活个不停。

盱眙县河桥镇地处丘陵岗地,地势较高,因光照好,积温高,与同一纬度平原地区相比,小麦生育期短,成熟得更早。从目前麦情来看,由于扬花灌浆期病虫害防控有效,小麦丰收在望。种田大户金少青家600亩地,种的烟农19,虽然年初遇到低温天气,但麦子抗寒性好,产量没受影响。“预计亩产1000斤以上,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金少青说。

据预测,淮安市大面积小麦收割在5月27、28号左右,持续时间半个多月。去年秋冬种以来,淮安市通过有效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深挖种植潜力,全市冬小麦播种面积474万亩,同时不断加大新型农机具的推广,为夏粮丰产提供支撑。农机手孟平平操作的履带式收割机,相比轮式收割机对湿滑的土壤适应性强。“以前那个轮式收割机,遇到道路、田块水分大,就无法作业,耽误收割庄稼。这种新机器操作轻松,效率高。”孟平平说。

新型农机具的使用,不仅农机手粮食收割作业更轻松,也提高了夏粮收获的精准性,可以根据田间情况,适时调整收割机拨禾轮的作业高度和角度,有效降低机收损失。“这个拨禾轮就像梳子,麦子倒伏了,就降低操作台,走斜角将他们翻上来收割;遇到过熟的麦子,就往后调整拨禾轮,减少碰撞面积,保证麦子全部进入切割仓。”盱眙县农机经销商李永光说。

在田粮食作物倒伏情况,机具性能以及机手作业质量,都会影响都会对机收损失率产生影响。因此,今年淮安将培训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组织农机管理人员和种田大户现场观摩机收减损设备和技术,规范作业标准,加强机手培训,着力跟踪服务。做好机收减损的监测, 确保机具良好状态,最大限度减少粮食的损失。

为确保丰收的小麦能够及时收割入库,实现“颗粒归仓”,淮安市投入1.2万台套农机具助力夏收夏种,截至5月23号,累计发放补贴5169.3585万元,补贴机具5316台,受益农户2620 户。“积极倡导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助力粮食安全。”淮安市农业农村局农机装备处处长郑俊说。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