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门: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
5月24日上午,抖音带货达人“海门小窝头”朱家明在自家直播间向粉丝直播推销甜瓜。同一时间,“我是天姐”主播王莹莹也在公司仓库向粉丝介绍自家的爆款。
海门区是江苏南通首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依托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海门区商务局指导建立了完善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高效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物流服务覆盖率100%。家纺、红木等传统优势产业均建立了“定制化”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海门本土“农民”变身“带货达人”的现象也不断涌现。农村电子商务正逐渐成为该区改进农业经营方式、提升农村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发力点,但专业电商人才缺乏、龙头企业较少等情况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连日来,记者对该区农村电子商务骨干企业、个人进行了走访,探究农村电商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他们如何来应对新挑战。
“土特产”插上电商翅膀
“再过一个多月,我们种的大棚芦稷就要上市了,比自然种植的芦稷能早上市一个月。”朱家明告诉记者,自2021年大学毕业,她回到家乡常乐镇培才村成为一名“新农人”,靠直播芦稷一战成名,成为海门当地小有名气的农产品网红。
芦稷的保鲜时间很短,收割后最多能放三四天。为此,朱家明和团队想了不少办法——包顺丰快递、放冰袋保鲜、做好产品损耗赔偿等,让很多在外地打拼的南通人吃到了家乡味道,也靠诚信和货品质量赢得了顾客的信任。这几年,像朱家明这样让“土特产”插上电商翅膀的带货网红人数不少。海门区商务局副局长张剑锋介绍,海门区的红木、家纺、水产、农产品等特色产业种类繁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动能充沛。2022年海门全区实现网络零售额超50亿元,同比增长超10%,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超5000万元,同比增长超15%。
如何让“新农活儿”成为致富增收的金钥匙?海门各乡镇、村挖掘特色产品背后的商机,发挥“网红”的带动效应。今年,“小窝头”团队在培才村流转了100亩农地,计划种植甜瓜、香芋、芋艿、大棚芦稷等本地特色农产品。“芦稷是本地常见的农产品,以前一家最多种个二三十根尝个鲜,这两年,种植规模大了起来。”培才村党总支书记成刚告诉记者,可连栋大棚的建设成本比较高,大部分人处于观望状态。“通过‘网红’的示范作用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成刚说,“如今,一些在外打拼多年的村民也回来种地了。”
聚焦痛点做强电商产业
“刚开始做电商时,上午直播,下午要拉着上午卖出的货找物流一家家寄。”“90后”梁炫是较早在快手上直播售卖红木小件的人。从小学习红木雕刻的他,五六年前便试水直播,最让他感受到变化的便是物流平台越来越方便快捷。现在,他直播的同时,工人便将快递打包好,每天物流公司会及时上门揽件。
物流保障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基础。近年来,海门区整合物流资源,由本地物流企业海门交通产业集团下属子公司海顺快递公司牵头,与区内多家物流企业联盟,建成1个区级物流配送分拨中心、11个镇级物流配送站、150个村级物流服务站点,实现物流服务覆盖率100%。形成“区有中心,镇有网点,村通快递”的网运模式,打通了区、镇、村三级物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