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浦口桥林街道:昔日撂荒田 今日再“生金”
夏日的“垅上甜园”一派生机盎然,一畦畦玉米、西瓜、黄瓜、茄子、西红柿、四季豆等露天蔬菜长势喜人……40亩农作物、10亩蔬菜瓜果、10亩水产家禽养殖。很难想象,眼前这片有奔头的土地,2022年之前还是无人问津的“沉睡田”。
2022年以来,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双垅社区以“垅上甜园”为复耕复种“样板”,采取“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干群联动”的方式,全力守好每一寸耕地,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高质高效,力争将撂荒田变成人、财、产汇集的“聚宝盆”,为乡村振兴再添发展新动力
一走进“垅上甜园”,农业技术指导员易加保就讲起了这片荒田的“蝶变记”。“这块昔日的撂荒耕地占地约60亩,土质较硬,土壤肥力不强,想种出好庄稼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我们看到了社区的决心,所以在双垅社区开荒平整土地后,我们邀请了土肥专家、种田能手进行肥力‘把脉’分析,开出适合种植粮食作物品种和施肥‘良方’,先是把有机肥全部铺到土上,再用地膜盖住发酵,优化土质。”现在,结合以往丰富的种植经验,双垅社区选择了以口碑较好的“京甜花糯”品种玉米、四季豆、西红柿为主的“绿色种植”,再以草鸡、龙虾养殖为主的“生态养殖”,丰富“垅上甜园”的产业链,用“轮作套种”模式,成功将这片“沉睡田”打造成“产业田”。
“我们注册‘垅上甜园’绿色蔬菜品牌,之后将采取统一的农产品包装,主动提升自身的产品附加值,同时我们已在积极对接客商,确保采收即创收。”桥林街道双垅社区党总支书记孙欢欢说。后续收益也计划用于基层公共事业和困难群众补助,真正实现“取之于地,惠之于民”,社区也将勇于探索集体经济收益与乡风文明建设的链接机制,将这片绿色的田园化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
千里平畴成沃野,舒经通脉地生金。双垅社区是桥林街道扎实推进荒地“生金”的一个有力注脚。下一步,桥林街道将持续推进撂荒地整治工作,聚焦特色培育、全链发展和效益引领,打造高标准蔬菜粮食种植基地,力争做到“土地不留空,季节不留闲,栽种不留缝,补贴不留洞”,逐步实现种足种满、应种尽种、扩面增产,助推村强民富,实现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