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迁:新农人的增收密码
麦浪翻滚,满目金黄,“三夏”时节本该是农民们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然而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洋北街道涧南村的村民们却正常到园区企业上班,“好多工作我们早已交给‘田保姆’,压根不用操心!”村民所说的“田保姆”正是村里的“新农人”张兆军。
张兆军对土地有着不一样的感情,从蹒跚学步开始,他就跟随父亲下地,种地二十多年。后来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离田上岸、进厂务工,但是张兆军不愿离开土地。2017年,张兆军承包了土地,最初想法是一年下来赚个几万块钱足够养家糊口了。然而,由于求成心切,化肥施用量偏大,加之管理过程中用工太多,张兆军承包第一年就赔本了。“当时我心里也很纳闷,家里人埋怨我,村民们也嘲笑我,说我不务正业。”张兆军说。
2018年,在洋北街道农服中心指导下,张兆军系统学习了病虫害防治和水肥管理知识,选用高产抗倒伏新品种,并购置了一台大型拖拉机投入生产。不仅大大压减了农业生产成本,也使自己从一个凭传统经验种田的“土包子”变成了科学种田的“行家里手”。
“渐渐地,村民们就信任我了,遇到生产难题就来找我商量,我也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张兆军笑着说道。2019年,张兆军的种植规模进行扩大,并成立了宿城区金聚丰家庭农场,实现了由“种粮农户”向“职业农民”的正式转型,年种粮收入超过20万元。
张兆军除了自己精心种粮,还带动周边村民多种粮、种好粮。涧南村村民白文成一旦在田间发现苗情有问题,总会请张兆军“把脉开方”。“他会种地,而且愿意分享增产丰收的方法,我们信任他。”白文成说。
随着上门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张兆军也有了新的考量:散户育秧成本较大,如果能够采取规模化育秧,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另一份收入,还能解除众多种粮农民的后顾之忧。说干就干,张兆军的家庭农场开启了农业生产环节全程“保姆式”托管服务,采购物资、育秧、插秧、飞防、收割等环节,统一机械化作业新模式。张兆军还购置了9台插秧机、3台拖拉机、2台收割机,充分利用农村闲置机械和劳动力组建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队,专门为小农户提供优质优价的服务,成为名副其实的“田保姆”。
如今,张兆军的家庭农场为小农户服务面积已覆盖周边县区10余个乡镇,每年机插秧服务面积5000余亩,综合服务面积10000余亩,得到村民们一致好评,农场经营也蒸蒸日上,还带动5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2021年,张兆军顺应绿色农业发展潮流,与粮食收购企业联合发展,重点引进“徽两优粤农丝苗”“筑两优427”等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建设优质稻田、生态池塘、绿色菜地,与企业、农户、电商联合实现多渠道创收。
令张兆军欣慰的是,自己的两个儿子也跟着他一起种粮。去年,大儿子大学毕业后返回家中,成为农场的小管家。“爷爷和父亲的事业不能后继无人。”张兆军说,“下一步,我打算高标准建设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当地农民朋友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让更多的农民加入到我们的队伍,让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