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金色麦浪美如画,奏响夏粮“丰收曲”

来源: 时间:2023-06-12 点击数:

夏风扶麦浪,“镰”动谷满仓。繁忙的6月,夏收夏种在南京江北新区的土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收割机来回驰骋在这片金色的大地上,田间地头处处一派繁忙景象。

       位于江北新区长芦街道的小麦收割正如火如荼进行。江北新区长芦街道滨江村农场主何文进拿出了他的“宝贝”——一台谷物水分测量仪。“这是测量小麦水分含量的,我现在抓一把刚收割的小麦放进去,超过13%的标准值就会影响小麦的出售价格。”何文进说,含水量越低,售卖价格越优,农民收益越高。

“2008年以前我在连云港做点小生意,后来到长芦,觉得这里的农业发展挺好,发展前景广阔,于是开始承包农田。这一种就是15年,事业和家庭都在这里落了根。”何文进望着远处作业的收割机感慨道。

而整个街道并不止何文进这一个种粮大户,对于70余户种粮大户的需求,长芦街道协作发展办会经常为大户们开展各类培训,安排专家传授种粮知识,让大家种粮更加精益求精和专业化。

当前正是夏收夏种的关键期。江苏省委第一巡视组深入一线,和街道详细了解小麦收割情况,积极询问新区夏收夏种工作推进情况,针对大户们遇到的困难问题,要求街道积极对接协调。今年是首次针对小麦种植发放补贴,半个月前,街道已将小麦种植补贴政策告知种粮大户,省委第一巡视组全程关注、推动惠农政策落地情况,目前补贴已经全部发放到位。

遇到下雨天该怎么办?“上周六,我们从白天一直抢收到周日凌晨四点。”江北新区葛塘街道长城村种田大户邵名文说,农耕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得知降雨预报,他便连日抢收。目前,长城村高标准农田的小麦已经全部收割完成,正在进行夏种。

据了解,今年,葛塘街道小麦种植3500亩,收割工作于6月1日开镰,目前已收割3000亩左右,即将全部抢收完毕,亩产750斤左右。

“初夏的天气晴雨不定,小麦只能在晴好天气收割,我们早谋划、早准备、早行动,积极应对天气变化。”盘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多次降水,街道组织农户及时排出田间积水,防止“烂麦场”“穗发芽”等现象发生;同时做好水稻的防范措施和物资储备,扎实推进今年“三夏”工作。

盘城街道今年的夏收总面积2051亩,预收总计约150万斤,目前,蚕豆、豌豆已基本完成收割,油菜已全部收割,小麦已全部收割完成;夏种面积1718亩,其中水稻面积1413亩,预计六月下旬完成夏种工作。

在化工大道绿化带附近的两侧车道上,堆放着小麦,这是长芦街道玉带社区为种粮大户们协调的临时存放点。玉带社区主任王红卫介绍,为方便小麦拖运,解决小麦的存储问题,社区提前谋划,积极和新区公安、交警、新材料科技园等管理部门沟通协调,隔离出几处点位供大户们临时堆放小麦。

夏粮收割进入尾声,育秧插秧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开展。“陈卫的育秧苗不仅是为自己培育的,更是为街道其他几十户户主培育的。可以说叫‘共同富裕’。”长芦街道协作发展办工作人员介绍道。家住玉带村的陈卫承包种植土地至今已有20年。他的肖陈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承接机插秧育秧栽插一条龙服务,帮助长芦的大户们育秧、插秧,面积达2500亩。

今年,根据农情调度,江北新区预计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6万亩。自五月中旬以来,新区各街道的百余家种植大户抢抓晴好天气,加快进入夏收夏种的步伐。截至6月7日,新区小麦1.76万亩,已收获1.23万亩,进度70%;油菜0.23万亩,已全部收获。水稻预计栽种2.41万亩,已栽种0.45万亩,进度18.6%。

为确保小麦丰收,颗粒归仓,江北新区下足功夫,铆足干劲,全力营造属于新区的好“丰”光。

夏种一粒粟,秋收一沧海,为确保今年粮食能有个好收成,前期,江北新区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下一步,新区将继续聚焦重点地区、关键节点、薄弱环节,深入开展农业安全生产大检查,严格防范坑农、毁农事件发生;狠抓重点任务完成。优化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为粮食生产经营者排忧解难,确保粮食种好收好;全力做好稳产保供。在做好“米袋子”稳产的同时,做好市民“菜篮子”保供。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严格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市民吃上放心农产品。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