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丹阳张巷村:“特色田园乡村”创建美了村庄富了百姓
白墙黑瓦顺畅路,房前屋后绿意浓。清水碧波人家绕,茶香花醉其乐融。初夏时节,走进江苏省丹阳开发区张巷村,只见粉墙黛瓦的民居高低错落,道路两侧干净整洁,墙角月季也渐次绽放了,处处呈现出一幅“景在村中、村融景中”的美丽乡村画卷。近年来,张巷村紧紧围绕特色田园乡村创建标准,大力实施系列惠民工程,使这个曾经落后的贫困村,蜕变成生态宜居的小康村。
近年来,张巷村紧紧围绕“乡土、自然、生态”的村庄整治建设理念,以建设田园乡村为目标,注重自然生态、传统文化的保护,全力推进土地利用、基础设施、村道美化、河道整治、垃圾分类、休闲场所建设等各项工程,强化人居环境长效管理。
“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对村内的污水管道进行生态化改造,新建了村级公厕,实行垃圾分类。此外,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村规民约等措施,对河道、道路等实施常态化治理,实现了全民齐上阵,使村庄彻底告别‘脏乱差’。” 张巷村党总支书记陈兴福说。
陈新福介绍,近年来,张巷村对道路设施、沿路景观等进行统一规划打造,坚持花小钱办大事、少花钱多办事,极大提升了村民出行便利。在村庄绿化方面,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和风俗习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废墟、荒地、边角地等开展小微园和公共绿地建设,引导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路旁、水旁种植花草、蔬菜,多种形式扮美扮靓庭院和村庄。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党员+包户”“集中行动+自主行动”的方式,张巷村实行了“门前五包”制度,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自觉加入垃圾分类的工作中,有力提升了大家维护环境的积极性,营造了美好环境人人有责的氛围。
“我们村的丘陵地形,虽然不利于种粮食,但非常适合茶叶、苗木、果蔬种植。”陈兴福说,为此,村两委班子成员想办法、找出路,盘活土地资源,将闲置的土地流转出去,发展第三产业,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为进一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培养农业实用人才,张巷村通过组织培训、现场观摩等形式,带领承包户走出去学习新品种、新技术,开启从普通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型之路。随着承包户越来越多,张巷村土地的流转价格,从一开始的两百多元一亩,涨至现在的五百多元一亩,茶叶、苗木、果蔬等自然培育出的优质农业经济资源,运用“生态+”“互联网+”等形式,从田间地头运往城市,通过张巷电商助农室帮助村里的承包大户以直播带货的形式销售农产品,形成了线上线下的多渠道销售模式。
张巷村是一个有着较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村庄,是齐梁文化的发源地。近年来,张巷村深入推进历史人文建设,全面保护古井、老槐树、千年古庙皇业寺等历史文物,对古街、供销社等老房进行了保留和改造,修复清朝同治年代大学士束立元、抗日保村英雄束和顺等名人故居。在改善村庄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展现具有传统村落特色的乡村田园风情,为平凡的农村注入了诗意。
张巷村总结提炼当地文化元素,积极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以乡土文化立景,绘制群众喜闻乐见的彩绘墙:如老街的“手绘墙”再现了张巷村旧时情景;以青砖为背景的“古韵墙”集中展示了老房子照片,见证张巷历史;上百张照片的“笑脸墙”则传递着村民幸福指数,成了村庄最美的名片……不仅保存了乡愁记忆,生动展示了新时代新农村的新景象,也使得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更好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