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农人忙 只闻机声隆

来源: 时间:2023-06-09 点击数:

      六月,在如皋市城北街道田源家庭农场的千余亩麦田里,机械轰鸣收获忙,熟透了的麦子在机声隆隆中,颗粒归仓。

   “现在收麦子是越来越轻松了,以前5亩地要耗费小半个月,而现在农场承包的1100多亩地,10多台(套)智能无人收割机最多两天就能完成收割任务。”田源家庭农场负责人许波云站在地头,指着麦田里一台 “铁牛”介绍,“这是今年年初农场投入使用的智能无人收割机,运用5G和北斗卫星导航技术,通过智能终端系统设计行走路线,实现直行、地头转弯、入堑、割台升降的无人化操作。”

      高效率、精准化的智能收割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也降低了小麦抛洒率和破损率,使籽粒清洁度达到优良品质。看着自家粮仓里堆成“小山”的饱满麦粒,许波云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今年小麦的价格预估在每公斤2.4元至2.6元,亩产量在650公斤左右,而去年是550多公斤,相对来说收益还是不错的。”

     农业机械化在提高效率、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提升着农民对农业科技的信心和使用新型农机的积极性。“收割的时候,看着沉甸甸的麦穗,然后你徜徉在麦穗的海洋里面,感受到新鲜粮食散发出特有的香味的时候,一种满满的幸福感油然而生。”许波云喜不自禁。

     今年,如皋累计组织投入联合收割机2300多台,为保障小麦高机收率打下坚实基础。田间地头的农事正发生巨变,其中,效率提升只是农业生产的变化之一,更大的变化是农业生产模式的变革。

     近年来,乘着土地流转好政策的东风,如皋市农民承包地“三权”分置盘活了土地经营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目前,如皋市已有317个示范家庭农场,46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面积70多万亩。

     对于活跃在如皋田间地头的新型职业农民而言,“精耕细作”不再是掌握基本农事规律后苦卖力气,而是将土地、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合理配置赚取收益,该市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正发生历史变革。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