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中:智慧种粮,体力活变技术活

来源: 时间:2023-06-20 点击数:

正值“三夏”大忙时节,位于江苏扬中的农民正忙着管理秧苗、修整水田。近日,记者刚走进位于扬中市三茅街道永和村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景荣家庭农场”,6亩的秧田顿时齐整整地映入眼帘,约10厘米高的秧苗长得碧绿欲滴,田间数百个喷淋装置正不间断地喷水作业,在阳光下溅起腾腾雾气。

“这是今年5月新建成的水稻秧田自动化喷淋系统,总投资3万余元,共装配了300余个喷头,能进行360°无死角喷洒作业。”见到记者前来,正在秧田中查看秧苗长势的农场负责人范庆景侃侃而谈。“传统秧田用水泵打水让秧板湿润,打多了容易积水,放少了又容易干涸,高温高湿天气还容易造成死苗,现在有了这个自动化喷淋系统就彻底不一样了。”

范庆景解释说,在等距离安装完喷头后,通过360°无死角喷淋,就能保证每一株秧苗都能吸收到均衡的水分,育出来的秧苗更加整齐,出苗更快,质量也更好。他说:“最近几天最高气温达到了30℃以上,这套装置每天都会开启十多次,每次喷洒时间约30分钟,人在家里通过遥控器就能远程控制,节水节肥又省工。”

现年48岁的范庆景,从事水稻种植已有10多年,在做好田地管理的同时,范庆景不断“招兵买马”,先后购置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免耕播种机、植保无人机等农机具20余台套,通过粮食生产耕、种、收的全程机械化,实现了从会种田到“慧”种田的转变。

“嗡嗡嗡……”田埂另一旁,植保无人机的声音由远及近,在完成30多亩水稻田的施肥任务后,按设定路线准确地飞回范庆景跟前。范庆景向记者介绍,一台无人机每次可以装载肥料50多公斤,开足马力一天可以完成300亩地的作业量,与以往靠人工施肥,一个人一天最多完成20亩相比,大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今,除了种好自家的田,范庆景的另一项大任务是帮别人种田。眼下正是夏忙时节,范庆景奔走在全市各个乡镇,为种植大户提供机械化服务。“前些年,一家人种三亩田,要从年头忙到年尾,现在种几百亩的田,只要打个电话,我们轻轻松松就能帮着把田种了。”范庆景语气中饱含着轻松与骄傲。

提高粮食产量,农机设备是重要“武器”。范庆景表示,儿子范志康是“90后”,原本有自己的工作,有空了才能帮家里搭把手干农活。近几年,随着各式新型农机具越来越多,2020年,范志康辞职回家与范庆景共同经营家庭农场,“现在大多数新机械都是儿子在操作,年轻人有优势。”种粮事业“后继有人”,范庆景笑得更开心了。

“当然,农业机械化还要得益于近年来国家高标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改造治理,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为发展现代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去年,范庆景的家庭农场粮食总产达13万公斤,加上农机作业服务,累计纯收入近30万元。谈及未来,他说:“接下来,将争取把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力争粮食产量突破60万公斤,将来还要组建自己的团队,希望通过农业机械化服务,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