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千万工程”经验赋能常熟“三农”发展

来源: 时间:2023-07-12 点击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江苏省常熟市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用科技、生态、产业赋能“三农”,全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锦绣江南鱼米乡。

位于常熟市古里镇李市现代渔业产业园的霞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2023年初刚入驻产业园的一家科技型养殖企业,基地占地总面积约300亩,其中有效养殖池塘水面约263亩,净化面积37亩。基地引入中国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一蟹两虾”养殖模式,在养殖蟹塘分季节套养青虾、小龙虾等。目前基地上套养的虾蟹长势良好,增产效益显著。公司将逐步推广该模式,带领更多养殖户实现增产增收。

据公司技术负责人吴文坤介绍,产业园基础设施完善、土壤水质优良,这是吸引他们入驻的重要条件。2020年开始,古里镇以渔业产业提档升级为目标,重点以李市现代渔业产业园为核心,大力推进高标准池塘建设,3期高标准池塘共计投入约8000万元,李市现代渔业产业园3年共建设高标准池塘4032亩,加上原核心区,共建有池塘5000亩。在建设改造高标准池塘的基础上,李市村进一步放大渔业资源优势,引进了水产养殖农业龙头企业,并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开展合作,优化产业布局,助力乡村振兴。李市村还依托产业特色,结合现有资源,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建设生态驳岸、亲水廊架、民宿用房,发展渔文旅综合体,村容村貌由此获得显著提升。

村子的变化让当地养殖户对今后的生产更有信心了,李市村村民、养殖户周利军说:“现在完成改造后,村里引进了更多技术成熟的企业,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技术和理念,促进我们提升养殖水平。设施提档升级了、环境更好了,我们可以养出品质更高的水产品,估计今后每亩可以提升效益10%以上。”

沙家浜镇则践行着另一种发展模式。这里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更新发展理念、吸引更多人才和力量参与发展创新,不断提升规模效益。苏州湖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带动效果明显的当地龙头企业。公司目前拥有阳澄湖区围网养殖基地800亩、高标准池塘养殖基地600亩。基地利用基础设施优势,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应用最新的尾水治理技术等生态养殖模式养殖河蟹。同时,基地还陆续引进无人机和无人作业船等设备进行生产,引进农业物联网智能化技术以提高作业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此外,基地还通过池塘养殖与网箱养殖技术相结合,实现一年四季都可以销售大闸蟹的目标。2022年,在新模式的带动下,湖强农业的大闸蟹销售额为4000万元,同比提升了20%,带动周边农户超百人、辐射面积达万亩。提升养殖水平的同时,湖强公司还积极探索智慧渔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2022年开始建设农文旅项目。项目区域内设置蟹文化展示区、产品销售区、垂钓区等。2023年,公司将加大农文旅项目的推进力度,以此来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阳澄湖大闸蟹品牌,实现规模化、品质化发展。

       从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到美好生活,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常熟把村庄环境提升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实现了“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的有效转化,走出了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兴村富民之路。2023年,常熟将继续认真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结合实际,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千村美居”建设、村级经济发展、农文旅融合、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等,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