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念好“产业兴旺”经 果农喜获“致富果”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是服务基层、服务“三农”的重要惠民活动。眼下,夏季瓜果纷纷成熟,常州市农业部门连日来不断深入田间地头,送技术、送政策、送知识,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服务。
在金坛区薛埠镇山蓬村,佳农家庭农场今年新引进的黄皮西瓜——“金皇后”即将成熟。“市场上很少见到这种瓜,这是从江苏省农科院引进的,几个品种都试种下,看哪个品种好,明年扩大种植面积。”金坛区佳农家庭农场负责人徐苏文表示。
除了“金皇后”,徐苏文还试种了另一个品种的黄皮西瓜——“黄金地雷”,并在西瓜地里套种了“贝贝”南瓜,两者都即将成熟。佳农家庭农场原本以种植猕猴桃为主业,最早成熟的品种要到8月底才能采摘,于是徐苏文尝试引进了差异化新品,暑期还可以开展采摘和农家乐活动。
在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新北(梨)推广示范基地,翠绿硕大的早梨“苏翠1号”挂满枝头,上市时间比普通品种早一个月,这是从江苏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引进的新品种,常州市农业局请来了相关研究员定期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看果皮颜色,青绿色变成嫩绿色的时候,就可以采收了。梨子在冷库可以存放1到2个月。”江苏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杨青松现场指导果农。
为了保证梨子的品质,基地严格控制梨树挂果量,以确保每只梨都超过6两,每亩产量控制在3500到4000斤。目前,“苏翠1号”还没上市,就已被订购一空。“农技老师经常来指导,让我们注重细节,比如果树的标准是怎样、枝条什么时候修剪等等,争取让梨子长势更好。”常州市润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金元说。
趁着短暂晴好天气,武进区雪堰镇一家水蜜桃种植基地的果农们忙着清理枝条以及掉落的果子。为应对梅雨季降水集中、雨量大等情况,近年来,武进区雪堰镇新增了二十多处排涝闸站,每个桃园都修建了排水沟,便于果园及早排出积水,保证桃树根系的通气顺畅。
这些天,武进区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人员也加强了对辖区内各个果园的走访,及时了解果树最新情况,指导果农做好雨后管理,减轻降雨对果树的不利影响。“要及时修剪枝条,增加果树的透气性和采光。为了防止大风吹倒树体,我们建议果农们设立支柱加固树体,另外也要综合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武进区农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邹建芬说。
近年来,常州市农业农村局已印发科技资料近20万份,近200名技术专家开展入户指导约3万人次,同时以“田间课堂”为主要阵地,围绕种、养、渔等农业产业,每年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4500余人,助农增产增收,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