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种业振兴蹚出现代农业“芯”征程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江苏淮安是农业大市,也是种子、种苗生产供应大市。近年来,淮安把种业振兴作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抓手,把现代种业作为农业“芯片”重点突破,全面主动推进种业振兴,聚焦品种培育、要素保障、资源保护,做大做强现代种业,聚合发展蹚出一条农业振“芯”路。
数据显示,目前淮安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8%,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种子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40%,为粮食连年丰收和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重要支撑。
从“芯”出发,筑牢“四梁八柱”
走进金湖县泗湾湖农场制种基地,两台插秧机正在田间配合作业,机器“隆隆”驶过,一排排绿油油的水稻秧苗便立在了田里。据悉,这批水稻结实成熟后,将被送往江苏明天种业科技创新基地进行加工处理,作为种子出售。
“江苏明天种业科技创新基地分科研中心、加工中心、烘干中心和仓储中心,总储存量为2万吨,主要服务于金湖乃至长江中下游杂交水稻制种及产业化。”金湖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唐玉东介绍。2022年,该县编制《金湖县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与江苏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县企共建,重点打造“一核一带三区”种业格局,确保全县种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目前,该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委托种植大户生产、集中连片制种。据统计,千亩以上连片制种面积占90%以上,初步形成3万亩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优势区域布局。
早在2020年,淮安围绕种业“卡脖子”难题,出台了《淮安现代种业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2021年,制定《淮安市种业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系统梳理了淮安种业发展现状,提出实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等六大工程。此外,全市种业管理体系服务逐步完善,初步建立了品种综合性测试、质量监督、市场监测等管理服务体系。
截至2022年,淮安市种子种苗生产经营及以种业引领三产融合形成的延伸产业总产值达92.45亿元。其中,种植业28.88亿元、畜禽41.33亿元、渔业22.24亿元。
创“芯”驱动,锻造“种业芯片”
“我们和淮安市农科院合作,在‘淮麦48’‘淮麦49’两个品种的基础上,采用氮肥后移技术,打造超强筋优质高产小麦模式。为实现小麦迟播高产、稳产,又打造‘淮麦44’高产模式。今年实现亩产1100多斤,收成很不错,老百姓的种植积极性很高。”淮安市大道科技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亮介绍道。
当前正是秋西瓜大棚育苗关键时期,在盱眙县马坝镇衡西村马坝观音寺西瓜科技产业园,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中心主任孙玉东正在指导农户培育苏梦6号西瓜苗。“为解决‘西瓜种难、卖难,吃也难’的三难困境,我们经过十多年潜心研究,培育出‘好种好卖也好吃’的‘苏梦’系列西瓜品种,涵盖了花皮、黑皮、红瓤、黄瓤、无籽、高糖、高抗、耐裂、易坐果等重要性状。”孙玉东说,经专家鉴定,“苏梦”系列西瓜品种在抗性、耐裂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2年,孙玉东牵头的“优质抗病耐贮运小果型西瓜新品种选育与应用”项目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苏梦”系列西瓜品种在江苏“好西(甜)瓜”品种推介会上荣获“瓜王”称号。
振兴种业,研发创新是关键。作为淮安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创新主体,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在全省乃至全国富有影响力的“淮麦”“淮稻”“淮油”“淮豆”系列农作物新品种102个,保存种质资源1.3万多份。淮安还是大宗淡水鱼优质种苗供应基地,已建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6个,涉及泥鳅、青虾、银鱼等9个水产品种。该市还组建了“中国农科院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淮安)”等创新平台22个,成立稻、麦、玉米、西甜瓜、豆类育种专家团队,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出台扶持激励政策,搭建高水平种业创新平台,创新基地发展模式,夯实种业创新基础,加强种业市场监管。
向“芯”而行,成果“引人注目”
日前,在江苏天丰种业有限公司的基因编辑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通过基因编码植入抗除草剂,解决大田杂草难除的问题。该公司自主培育的“淮稻”“淮麦”“苏玉”系列种子具备良好的抗病、抗倒、高产等特性,可有效降低农药和化肥用量。“淮稻”系列品种推广面积达2400万亩,“淮麦”系列品种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公司常规水稻种销售额常年位居全国八强,小麦良种销售额居全国十八强。
种业发展,离不开优势企业挑大梁。淮安现有持证种企40家,8家农作物种企中就有4家具有商业化育种能力,共拥有自育和买断品种权的稻、麦、玉品种50多个,年销售量1.5亿斤以上。获得江苏省农业农村厅认定的“江苏特色优势种苗中心(企业)”共有38家,拥有服务面积较大的专业合作社、育秧企业等种苗中心(企业)300多家,全市种子经营门店1700多家。
“江苏天丰种业的‘淮稻5号’、高科种业的‘南粳9108’和金地种业的‘金粳818’三个常规粳稻品种的销量连续多年占据江苏省前列,年推广面积均在400万亩左右。”淮安市农业农村局种业管理处处长刘汉松表示,淮安将以建设种业强市为目标,着力提升良种繁种能力、育种创新能力、带动农民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国际互认的种子质量认证体系,加快推进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和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县建设,推动淮安市由种业大市向种业强市转变。